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一饿就低血糖怎么办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饿就低血糖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一饿就低血糖可通过调整进餐频率、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随身携带应急零食、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低血糖可能与饮食不规律、胰岛素分泌异常、胃肠吸收障碍、肝糖原储备不足、内分泌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进餐频率

每日安排5-6次少量多餐,间隔不超过3小时进食一次,避免长时间饥饿。优先选择全谷物面包、燕麦片等复合碳水化合物,搭配坚果或酸奶延缓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定时定量进餐,防止胰岛素作用高峰时出现血糖骤降。

2、低升糖指数食物

主食选择糙米、荞麦等低升糖食物,搭配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避免单独摄入精制糖或高糖水果,餐后2小时可补充苹果、梨等含果糖较缓释的水果。胃肠功能紊乱者需将食物煮至易消化状态。

3、随身携带应急零食

准备独立包装的葡萄糖片、无糖饼干或坚果棒,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15克碳水化合物。外出时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低血糖病史和紧急联系人信息。注意选择不易融化的零食避免变质。

4、监测血糖变化

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记录空腹及餐后血糖曲线,发现餐前血糖低于4mmol/L需调整饮食方案。记录低血糖发作时间与诱因,就医时提供完整监测数据。避免在未监测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禁食。

5、药物干预

反复严重低血糖者需遵医嘱使用胰高血糖素鼻喷雾剂,或口服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内分泌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降糖药剂量或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禁止自行服用升糖药物掩盖潜在病因。

建议每日保持30分钟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前需检测血糖并携带含糖饮料。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排除胰岛细胞瘤等器质性疾病。出现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发生低血糖昏迷导致脑损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清胰岛素测定正常值

血清胰岛素测定正常值一般为3-25μU/mL,空腹状态下多在5-20μU/mL范围内。具体数值可能因检测方法、实验室标准及个体差异略有不同。

血清胰岛素是评估胰腺β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空腹状态下胰岛素水平反映基础分泌能力,餐后水平则体现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反应。健康人群空腹胰岛素通常维持在较稳定范围,若低于3μU/mL可能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如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超过25μU/mL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相关。检测结果需结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单一数值异常不具诊断意义。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技术,其参考区间可能存在轻微差异。

若检测结果异常,建议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优先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低升糖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完成糖耐量试验或胰岛素释放试验,明确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并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干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