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病毒侵袭、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治疗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建议温水擦浴、退热贴冷敷等物理方法,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退热药物,需注意用药间隔时间。
3、抗感染治疗细菌性感染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关,表现为咳嗽脓痰,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4、补液支持反复发热易导致脱水,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米汤,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若持续高热3天不退或出现嗜睡需及时复诊。
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症状包括早期刺激性干咳、进展期呼吸困难、终末期发绀与呼吸衰竭。
1、干咳早期因气道受刺激出现阵发性干咳,夜间或体位变动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右美沙芬糖浆、孟鲁司特钠片等药物缓解。
2、喘鸣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高调哮鸣音,活动后明显,需通过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溶液、茶碱缓释片改善通气。
3、呼吸困难气道阻塞加重导致呼吸费力,表现为三凹征或端坐呼吸,需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或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甲泼尼龙注射液、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4、发绀严重缺氧出现口唇指甲青紫,常合并二氧化碳潴留,需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日常应避免烟雾粉尘刺激,出现持续喘憋或咳血需立即就医,重度狭窄患者建议随身携带应急支气管扩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