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白血病血象指标诊断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白血病血象指标诊断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白血病的血象指标通常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幼稚细胞的异常变化,通过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血液涂片、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1、血象指标的变化
在白血病患者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测方法。以下几类指标异常常见:
白细胞数量及分类:白血病可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异常,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幼稚白细胞比例升高是警示信号。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患者通常伴有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血红蛋白下降,导致常见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
血小板:血小板减少是白血病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2、血象之外的辅助检查
血象检查异常后,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及其他辅助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明确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骨髓涂片染色和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分析是关键步骤。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帮助明确白血病的具体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染色体异常如费城染色体或基因突变如NPM1、FLT3等,为精准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3、病因及治疗思路
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及染色体易位异常是潜在诱因。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放射线或苯等化学物质会增加风险。
内在因素:免疫缺陷、造血功能紊乱可能导致突变积累。
治疗依据疾病类型和发展阶段制定,主要包括:
化疗:诱导缓解如常用药物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巩固和维持治疗。
靶向治疗:如针对BCR-ABL融合蛋白的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骨髓移植:适合年龄较小、体质较好的患者,从根本上替换异常造血功能。
如果血象出现异常,需联系血液科医生进行详细诊断,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对白血病预后至关重要。健康管理要注意远离环境危险因素,并定期体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1岁半了一直贫血怎么办

宝宝1岁半贫血需及时调整饮食并就医检查,常见原因为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治疗上可通过补充铁剂、改善饮食结构、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来纠正贫血。1岁半宝宝贫血多与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有关,母乳或配方奶中铁含量有限,辅食添加不当或挑食习惯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同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或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同时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等。饮食中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草莓、番茄,可促进铁吸收。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确保贫血得到有效纠正。若贫血持续或加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地中海贫血、慢性感染等潜在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喂养策略,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或儿科医生的指导。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