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避免乙肝母婴传播可通过孕期筛查、新生儿免疫接种、抗病毒治疗、分娩方式选择等方式实现。乙肝母婴传播主要与母体病毒载量、分娩过程、哺乳方式、新生儿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1、孕期筛查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载量和肝功能,高病毒载量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传播风险。
2、免疫接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需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0-1-6月程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
3、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超过一定阈值的孕妇可在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等抗病毒药物,分娩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监测肝功能。
4、分娩管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传播率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产程中应避免胎儿头皮监测等有创操作,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彻底清洁皮肤黏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可进行母乳喂养,但乳头皲裂出血时应暂停,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家庭成员需接种乙肝疫苗。
乳腺浸润性癌多数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预后主要与分期、分子分型、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
1、分期影响I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III期需综合治疗,IV期以控制进展为主。分期越早治愈概率越大。
2、分子分型Luminal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HER2阳性需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精准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3、规范治疗手术联合放化疗是基础,早期保乳手术疗效与全切相当,靶向药物显著改善HER2阳性患者预后。
4、复发监测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前2-3年为复发高峰时段。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并定期复查,术后康复期可进行上肢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