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结肠癌

肠胃炎是怎么来的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胃炎是怎么来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肠胃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肠胃炎的常见原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均可引发胃肠黏膜炎症。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导致水样腹泻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治疗以补液盐口服溶液预防脱水为主,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胃肠黏膜,常见于进食未煮熟肉类或变质食品。典型症状包括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头孢克肟颗粒针对革兰阴性菌,盐酸小檗碱片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细菌性肠胃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高脂饮食延缓胃排空可能诱发化学性炎症。冷热交替进食易引起胃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暂时禁食4-6小时减轻消化负担,恢复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复方消化酶胶囊促进食物分解。

4、药物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糜烂性胃炎。化疗药物直接损伤快速增殖的肠上皮细胞,引发严重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硫糖铝混悬凝胶形成保护膜,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道微生态。服药期间避免饮酒和咖啡因饮料,减少黏膜刺激。

5、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吸附在肠壁摄取营养,造成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疫区旅行或生食淡水鱼虾可能感染,粪便带有腐臭味。甲硝唑片对原虫有杀灭作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环境。定期驱虫治疗,注意餐具消毒和食物清洗,避免重复感染。

肠胃炎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腹泻期间选择低纤维的香蕉、苹果等水果补充钾离子。恢复期逐渐增加优质蛋白如蒸蛋、鱼肉,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加重腹胀。注意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定期消毒厨房用具可有效预防感染性肠胃炎。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结肠癌肝转移能活多久

结肠癌肝转移的生存期因人而异,通常与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结肠癌肝转移可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结肠癌肝转移可能与肿瘤侵袭性、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1、肿瘤分期:早期发现并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较长,5年生存率可达30%-50%。晚期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可能缩短至数月。 2、手术治疗:肝转移灶切除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适用于病灶局限的患者。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3、化疗干预:常用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500mg/m²静脉注射、奥沙利铂85mg/m²静脉注射和伊立替康180mg/m²静脉注射,可控制肿瘤进展。 4、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5mg/kg静脉注射和西妥昔单抗400mg/m²静脉注射可延长生存期。 5、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对治疗的耐受性影响生存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和遵医嘱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