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入冬吃哪些食物?专家:多吃3类“温补”食物提高“食物热效应”

医普小新 发布时间:2025-11-06 12:01 948次浏览
关键词:食物

寒风一吹,火锅店的队伍排得更长了,奶茶店的热饮销量翻倍,连外卖小哥的保温箱里都飘着姜茶香——冬天一到,身体自动切换成"求投喂"模式。但往嘴里塞高热量的食物真的能暖身吗?营养学上有个冷知识:吃对食物产生的"发热效应",比裹三层羽绒服还管用。

一、蛋白质界的暖宝宝选手

1.牛肉、羊肉这些红肉就像内置小火炉,消化它们需要消耗身体20%以上的热量,相当于吃下去的同时就在燃烧卡路里。不过要注意选择脂肪少的部位,避免暖身变成贴膘。

2.鱼肉里的Omega-3脂肪酸能改善血液循环,让热量更快输送到手脚。三文鱼、鲭鱼这类冷水鱼效果更明显,清蒸或煮汤最能保留营养。

3.植物蛋白也不甘示弱,豆腐在炖煮过程中会形成无数细孔,这些"小房间"能更好地锁住汤汁温度,从内到外持续供热。

二、自带发热属性的香料食材

1.生姜里的姜辣素能刺激血管扩张,喝姜茶5分钟后手心温度能升高0.8℃。把姜末拌进蜂蜜柚子茶里,比单纯喝热水保暖时间延长3倍。

2.肉桂不仅能让拿铁飘香,其中的肉桂醛成分能加速基础代谢率。撒点在燕麦粥或烤红薯上,香甜暖胃的组合能扛住整个上午的寒冷。

3.很少有人知道白胡椒的发热效果比黑胡椒更强,炖萝卜汤时最后撒一把,能让汤的保温时长增加15分钟。

三、会"骗"身体产热的碳水

1.红薯的膳食纤维需要更长时间分解,这个持续供能的过程就像在胃里装了暖手宝。微波炉转5分钟的效果最好,淀粉转化成的抗性淀粉更有利产热。

2.燕麦中的β-葡聚糖遇水膨胀,能在胃里形成凝胶层延缓消化。早上吃碗燕麦粥,到中午胃里还有微微发热感。

3.黑米等杂粮的硬质种皮需要更多咀嚼,这个物理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热量。用黑米代替三分之一白米煮饭,既暖身又控血糖。

这些食材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们提供的温暖是"聪明"的——不会让身体突然大量出汗导致着凉,而是像有个经验丰富的管家,知道什么时候该添柴,什么时候该封炉。明天买菜时记得把这些"天然暖宝宝"放进购物车,让食物代替秋裤来守护体温。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