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痢疾

博禾精选结果

大蒜水怎么做治痢疾

大蒜水被一些人认为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痢疾,但它并不能根治这种疾病。痢疾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疾病,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当出现痢疾症状时,最好的做法是尽快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和大便常规,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大蒜水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对症状有所缓解,但它的作用仅限于辅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1、热毒泻痢:如果因为饮食不洁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可以尝试饮用生姜红糖大蒜水。这种饮品有助于解表散寒、清热解毒,或许能缓解一些不适感。不过,记得这只是暂时的舒缓措施,专业的医疗意见仍然是必要的。 2、湿热泻痢:对于大便稀薄且量多、舌红苔黄腻等症状,药物治疗如葛根芩连汤可能更为有效。它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组成,具有解表清热、利湿止泻的功效。使用这类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寒湿泻痢:如果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痛等症状,可以使用五味子、小茴香等药物煎水服用。五味子和小茴香分别具有收敛固涩、理气和胃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寒湿泄泻引起的不适。 4、伤寒痢疾:当出现畏寒、乏力等症状时,葛根白术甘草汤可能会有所帮助。这种汤剂具有解表清热、补中益气的作用,但同样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在处理痢疾时,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是最重要的。虽然大蒜水等民间疗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提供辅助作用,但它们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确保及时就医,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应对痢疾的关键。

血液内科慢性细菌性痢疾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范芸
范芸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慢性细菌性痢疾引起贫血主要与肠道长期炎症导致铁吸收障碍、反复出血及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慢性细菌性痢疾可能由志贺菌持续感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肠道损伤、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泻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1、铁吸收障碍

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影响铁元素的正常转运和吸收。炎症因子会抑制铁调素的降解,导致铁被限制在巨噬细胞内无法释放,同时肠道上皮细胞对铁的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血清铁蛋白升高但血红蛋白降低的矛盾现象。治疗需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遵医嘱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

2、慢性失血

肠道溃疡和黏膜糜烂会导致持续性隐性出血,粪便中丢失的铁超过日常饮食补充量。长期少量失血虽不易察觉,但累积可造成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需通过肠镜检查评估出血程度,并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康复新液、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修复肠黏膜。

3、营养摄入不足

长期腹泻和腹痛导致患者主动减少进食,饮食中富含铁的肉类、动物肝脏等摄入不足。同时肠道吸收功能减退,即使增加膳食铁摄入仍难以改善贫血。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含铁食物如瘦肉糜、蛋黄、菠菜等,必要时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4、炎症性贫血

慢性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干扰骨髓造血功能,促炎细胞因子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缩短红细胞寿命。这种贫血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与单纯缺铁性贫血的小细胞低色素性不同。需通过血常规、铁代谢等检查鉴别,治疗以控制原发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诺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

5、维生素缺乏

长期腹泻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舌炎、周围神经病变等表现。需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遵医嘱补充叶酸片、维生素B12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同时治疗基础肠道疾病。

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贫血严重时需及时就医。日常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或高纤维食物加重腹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症状加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儿科宝宝痢疾怎么引起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宝宝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可能通过不洁饮食、接触污染物品、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调、轮状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痢疾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可通过粪便检测确诊。

1. 不洁饮食

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主要传播途径。家长需注意奶瓶消毒,避免让宝宝摄入生冷食物,水果应彻底清洗去皮。夏季尤其要警惕隔夜饭菜和未经煮沸的饮用水。

2. 接触污染

婴幼儿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衣物或护理人员的手部感染。家长需定期用消毒液清洁宝宝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洗手。托幼机构中交叉感染风险较高。

3. 免疫力低

早产儿或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等基础疾病的宝宝更易感染。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肠道免疫力,家长应保证宝宝充足睡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部分病毒性肠炎。

4. 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家长不应擅自给宝宝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微生态。

5.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也可引起类似痢疾症状。病毒性肠炎多伴有呕吐和水样便,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家长需注意呕吐物和排泄物的及时消毒处理。

预防宝宝痢疾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所有入口食物应充分加热,餐具每日煮沸消毒。腹泻期间应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饮食。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护理时家长应做好手部清洁,处理排泄物后需用含氯消毒剂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恢复期可逐步添加易消化的米粥、苹果泥等食物。

中医请列举细菌性痢疾的中药治疗方法是

王强
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细菌性痢疾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有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香连丸、黄连解毒汤等。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中医辨证多与湿热内蕴、毒邪壅滞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证型选择方剂。

1、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适用于湿热型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方中葛根解肌退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该方可缓解肠道炎症,抑制痢疾杆菌繁殖。使用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避免加重湿热。

2、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症见高热烦躁、下痢鲜紫脓血。白头翁清热解毒,秦皮、黄连、黄柏协同抗菌消炎。现代研究表明白头翁对痢疾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服药期间出现皮疹或腹泻加重需及时停用。

3、芍药汤

芍药汤针对湿热瘀阻型痢疾,常见腹痛拒按、痢下赤白。白芍缓急止痛,黄芩、黄连清热止痢,大黄通因通用。该方通过调节肠道微循环改善黏膜损伤。脾胃虚寒者慎用,可能引起轻微腹胀。

4、香连丸

香连丸适用于气滞湿热型痢疾,表现为腹胀痛、排便不爽。木香行气止痛,黄连清热燥湿,两药配伍能改善肠道蠕动功能。该成药便于携带服用,但不宜长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应停药。

5、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用于热毒炽盛的重症痢疾,见高热昏迷、脓血便。黄连、黄柏、栀子、黄芩四药合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该方剂力猛,须严格掌握适应症,老年体弱者需减量,防止苦寒伤胃。

中药治疗细菌性痢疾需辨证施治,急性期可配合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期间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牛奶等胀气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严重时需卧床休息。若出现持续高热、脱水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小儿内科宝宝得了痢疾能吃什么主食需吃些什么药

姚伟
姚伟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宝宝得了痢疾一般可以吃米粥、软面条、山药泥等易消化的主食,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头孢克肟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调整饮食。

一、食物

米粥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够为宝宝提供能量,同时易于消化吸收,不会加重胃肠负担。制作时建议将米粒煮至软烂,避免添加过多糖分或油脂,以免刺激肠道。

二、食物

软面条经过充分煮制后质地柔软,适合痢疾期间胃肠功能较弱的宝宝食用。可以选择细面条或龙须面,搭配少量清淡的蔬菜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必要的营养。

三、食物

山药泥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黏蛋白,有助于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家长可将新鲜山药蒸熟后捣成泥状,适当添加少量温开水调匀后喂食。

四、食物

蒸苹果泥含有果胶成分,能够吸附肠道内毒素,缓解腹泻症状。制作时应选择成熟苹果,去皮蒸熟后捣碎成泥,每日可少量多次喂食。

五、食物

胡萝卜汤富含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建议将胡萝卜切块煮熟后打成糊状,过滤掉粗纤维后喂食,避免刺激宝宝娇嫩的肠道。

一、药物

蒙脱石散能够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该药物对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均有疗效,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二、药物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建议用温水冲服,避免与高温食物同服。

三、药物

口服补液盐散能够补充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家长需按说明书比例精确配制,少量多次喂服,保证宝宝摄入足够液体。

四、药物

头孢克肟颗粒是广谱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应确保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五、药物

消旋卡多曲颗粒能够抑制肠道分泌,减轻腹泻症状。该药物适用于急性水样腹泻,但不适用于血便或高热等情况,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血便或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饮食上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避免生冷、油腻及高糖食物。恢复期可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和稠度,但仍需保持清淡易消化。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