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 #呼吸
关键词: #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主要包括开放气道、捏鼻封口、均匀吹气、观察胸廓起伏、适时松手五个关键步骤。
1、开放气道:
施救者需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一手压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确保气道呈直线。清除口腔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避免阻塞呼吸道。颈椎损伤者禁用抬头仰颌法,改用推举下颌法。
2、捏鼻封口:
用压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患者鼻翼,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完全包绕患者口唇形成密闭空间。婴幼儿需同时覆盖口鼻,吹气量约为成人1/3。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鼻部软组织损伤。
3、均匀吹气:
以每分钟10-12次的频率缓慢吹气1秒,成人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可见胸廓抬起即可。过度通气会导致胃胀气,儿童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度。吹气时余光观察胸廓运动,避免无效通气。
4、观察胸廓:
有效吹气时可见胸廓规律起伏,听诊有气流声。若未起伏需重新调整头部位置或检查气道梗阻。每次吹气间隔2秒,避免连续快速吹气影响回心血量。溺水患者需先进行5次初始通气再评估。
5、适时松手:
吹气结束立即松开捏鼻手指,让患者被动呼气,观察胸廓回落。施救者侧头观察呼吸并准备下次吹气。心肺复苏时每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循环操作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实施人工呼吸前需确保环境安全,佩戴防护面膜避免交叉感染。急救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脉搏和呼吸恢复情况,非专业人员应在120调度员指导下操作。定期参加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可提升操作规范性,家庭可备应急呼吸面膜以备不时之需。注意避免在有毒气体环境或溺水者未脱离水域时实施口对口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