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怎么造成的 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6次浏览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人

老年人骨质疏松可能由钙质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变化、运动量减少、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钙质摄入不足:

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成分,长期饮食中钙含量不足会导致骨量流失。老年人常因消化功能减退、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减少奶制品摄入,加之高盐饮食加速钙排泄,进一步加剧钙缺乏。日常可通过食用豆腐、芝麻酱、虾皮等富钙食物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和骨骼矿化,老年人皮肤合成能力下降且户外活动减少,易导致缺乏。维生素D不足会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加速骨钙溶解。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适量进食海鱼、蛋黄,严重缺乏时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

3、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吸收加快;男性睾酮分泌减少同样影响骨形成。这类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通常伴有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等症状。激素替代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证与禁忌证。

4、运动量减少:

力学刺激是维持骨密度的重要因素,长期卧床或缺乏负重运动会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老年人因关节退变、肌肉萎缩等减少活动,骨骼缺乏应力刺激加速退化。推荐进行太极拳、快走等低冲击运动,必要时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肌力。

5、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可能干扰骨代谢,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等长期使用也会损伤骨骼。这类继发性骨质疏松常伴随原发病症状,需控制基础疾病并监测骨密度,必要时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干预。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综合性管理方案: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搭配深绿色蔬菜;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户外运动,选择阳光充足时段锻炼;定期检测骨密度,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筛查;居家环境做好防滑处理,避免跌倒风险;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协调用药方案,减少药物性骨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