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头痛、神经损伤、感染、低血压、尿潴留。
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多由脑脊液外漏导致颅内压降低引起,表现为直立位时头痛加重、平卧缓解。典型症状在术后24-72小时出现,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缓解,严重时需采用硬膜外血补丁治疗。头痛发生率约10%-30%,与穿刺针粗细、穿刺技术相关。
神经损伤可能与穿刺直接损伤神经根或脊髓有关,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多数为暂时性损伤,数月内可恢复,极少数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术中准确定位、规范操作可降低风险,出现症状需立即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康复治疗。
硬膜外脓肿或脑膜炎等感染并发症虽罕见但后果严重,多因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表现为发热、剧烈背痛、神经功能恶化,需紧急进行磁共振检查并静脉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较高,严格消毒可有效预防。
交感神经阻滞导致血管扩张是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发生率可达30%。表现为头晕、恶心、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0%,通过预先输液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血容量不足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骶神经阻滞影响膀胱逼尿肌功能导致尿潴留,多发生于麻醉后6-8小时。表现为膀胱充盈但无法自主排尿,需导尿处理。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率更高,术后早期监测尿量可及时发现。
椎管内麻醉后应保持平卧6-8小时避免头痛加重,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多饮水促进脑脊液生成,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2500毫升。观察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血压稳定。术后3天内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定期随访监测神经系统恢复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发现红肿热痛需就医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