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的病人给氧时应注意什么

关键词: #心衰
关键词: #心衰
急性左心衰患者给氧需注意氧流量控制、湿化方式选择、体位调整、监测指标及并发症预防。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氧浓度调节、湿化瓶温度、半卧位姿势、血氧饱和度监测和二氧化碳潴留防范。
初始给氧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流量控制在2-5升/分钟,避免高浓度氧导致肺血管收缩。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短时间使用面罩给氧,但需严密监测动脉血气,及时调整氧浓度至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为宜。
使用加温湿化装置保持吸入气体温度在37℃左右,防止冷空气刺激加重支气管痉挛。湿化液需每日更换,避免细菌滋生。对于痰液黏稠者可采用雾化吸入辅助排痰,但需注意雾化可能增加心脏前负荷。
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床头抬高角度以30-45度为宜,既保证呼吸肌有效做功,又避免腹腔脏器压迫膈肌。需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发生。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观察口唇甲床颜色变化,听诊肺部湿啰音情况。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重点关注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数值波动。
警惕氧中毒表现如胸骨后疼痛、干咳等,长期高浓度吸氧需控制FiO2低于60%。注意面罩固定松紧度,避免皮肤压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者,需采用控制性氧疗预防二氧化碳麻醉。
急性左心衰患者氧疗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室温维持在20-24℃。饮食采用低盐、易消化流质,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可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每次15分钟,每日3次。密切观察神志变化,如出现嗜睡、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床旁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