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通过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康复治疗、中医调理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疾病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保证每日钙摄入量不低于800毫克,优先选择奶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建议进行快走、太极等负重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常用抗骨吸收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钙剂与维生素D制剂需作为基础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
佩戴护具预防椎体骨折,使用矫形器改善驼背畸形。水疗和低强度阻抗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物理治疗如脉冲电磁场能缓解骨痛。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肾虚型可选用淫羊藿、骨碎补等补肾壮骨中药,脾虚型适用黄芪、白术等健脾药材。针灸选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温阳通络。中药熏蒸和推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稳定椎体。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用于多节段椎体骨折,髋部骨折需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后需加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防止再骨折。
建议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户外运动。居家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并安装扶手,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合并疼痛时可热敷疼痛部位,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扭转动作。注意预防跌倒,雨天或夜间外出需有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