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浸润性与非浸润性有什么区别

肿瘤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42次浏览

关键词: #膀胱 #膀胱癌

膀胱癌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的核心区别在于肿瘤是否突破膀胱黏膜层向深层组织侵犯。非浸润性膀胱癌局限于黏膜层,浸润性膀胱癌已侵犯肌层或更深处,两者在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病理特征:

非浸润性膀胱癌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局限于膀胱黏膜上皮层内,基底膜完整,组织学分级多为低级别。浸润性膀胱癌的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固有层、肌层甚至周围脂肪组织,常伴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多为高级别。

2、临床表现:

非浸润性膀胱癌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偶有尿频尿急。浸润性膀胱癌除血尿外,可能出现下腹部包块、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等局部浸润症状,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相关表现。

3、诊断方法:

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确诊关键。非浸润性癌膀胱镜下多呈乳头状或菜花状隆起,超声或CT显示黏膜层增厚。浸润性癌膀胱镜下常见广基肿块伴溃疡,影像学可见膀胱壁全层增厚及周围组织侵犯。

4、治疗策略:

非浸润性膀胱癌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需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吡柔比星、表柔比星预防复发。浸润性膀胱癌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可能联合顺铂等新辅助化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补充放化疗。

5、预后差异:

非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超过90%,但复发率高达50-70%。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约50-60%,肌层浸润者降至30-40%,存在淋巴结转移时不足20%。两者均需终身随访,浸润性癌随访频率更高。

膀胱癌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限制腌制食品摄入,戒烟并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非浸润性癌术后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浸润性癌根治术后需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所有患者需定期复查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及影像学检查,出现血尿加重、骨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