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血压怎么管理

神经外科编辑 医点就懂
42次浏览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

急性脑梗死血压管理需根据病情阶段个体化调整,主要措施包括密切监测、药物调控、避免过度降压、维持脑灌注压、处理原发病。

1、密切监测:

发病24小时内需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设备记录昼夜波动。高血压急症患者需持续动脉内血压监测,重点关注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骤降现象。监测时应双侧上肢对比,差值大于20mmHg提示血管病变。

2、药物调控:

静脉用降压药物选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口服药物选用长效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下降15%-25%,24小时内降幅不超过基线25%。避免使用硝普钠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药物。

3、避免过度降压:

未接受溶栓治疗者血压维持在180/100mmHg以下即可,接受静脉溶栓者需控制在185/110mmHg以下。合并大血管闭塞时,血压过低会导致缺血半暗带血流进一步减少。高龄患者或长期高血压者需保留较高灌注压。

4、维持脑灌注:

通过经颅多普勒监测脑血流速度,保持平均动脉压不低于70mmHg。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时,血压目标需较常规提高10%-15%。采用头位抬高15-30度改善静脉回流,同时保证血容量充足。

5、处理原发病:

针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调整降压方案,嗜铬细胞瘤危象需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糖在7.8-10mmol/L区间,纠正低钠血症。房颤患者需评估抗凝时机,严重颈动脉狭窄考虑血管内治疗。

血压管理期间需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康复期进行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训练,采用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睡眠时保持侧卧位,避免夜间血压波动。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情绪疏导,建立包含血压、用药、症状的自我监测日记。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夏季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