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其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这5点须牢记

内分泌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20次浏览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就像一位需要长期相处的老朋友,既不能过分亲.密,也不能完全疏远。这位"朋友"的脾气捉摸不定,需要我们随时调整相处方式。今天就来聊聊与这位"特殊朋友"的相处之道,记住这5个关键点,让控糖之路更顺畅。

一、治疗方案要定期"更新"

1、每3-6个月要做一次全面评估

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风险、用药反应等都需要专业医生综合判断。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升级一样,治疗方案也要与时俱进。

2、季节变化要调整监测频率

天气转冷时基础代谢会变化,可能需要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夏季出汗多时要特别注意补水和电解质平衡。

3、生活状态改变要及时沟通

工作压力大、运动习惯改变、饮食结构调整等,都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二、饮食管理要灵活变通

1、主食选择要多样化

不要长期只吃某一种粗粮,可以轮换选择燕麦、藜麦、黑米等不同种类,保证营养均衡。

2、蛋白质来源要丰富

除了常见的鱼肉蛋奶,可以适当增加豆制品、坚果等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

3、进餐时间可以弹性调整

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推迟或提前进餐时间,但要注意监测餐后血糖变化。

三、运动处方要量身定制

1、根据并发症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有视网膜病变要避免剧烈运动,周围神经病变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护。

2、运动强度要随年龄调整

中老年患者更适合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运动损伤。

3、运动时间可以化整为零

如果无法一次性完成30分钟运动,可以分成3个10分钟的小段进行。

四、心理调适要重视

1、接受血糖波动是正常现象

不要因为某次血糖偏高就过度焦虑,要关注长期控制趋势。

2、建立合理的控糖目标

根据年龄、病程等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控糖目标。

3、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法都能帮助缓解控糖压力。

五、并发症筛查要按时

1、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检查

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评估、神经病变筛查等。

2、注意早期症状识别

手脚麻木、视力模糊、水肿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3、预防胜于治疗

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按时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效果最好。

控糖是一场持久战,但绝不是苦行僧式的修行。记住这些灵活调整的原则,你会发现控糖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与其把糖尿病当作敌人,不如学会与它和平共处,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毕竟,生活的质量永远比单纯的数字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