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外用的止疼药有哪些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后外用的止疼药主要有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贴剂、酮洛芬凝胶、辣椒碱乳膏等。骨折后疼痛多由局部炎症反应或神经刺激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骨折部位的炎症性疼痛。适用于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疼痛,可直接涂抹于皮肤完整处。使用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或灼热感,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具有透皮吸收特性,能持续缓解骨折后的钝痛和活动受限。贴敷于疼痛部位后药物缓慢释放,适合夜间使用。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禁用,使用期间避免阳光直射贴药区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需立即停用。
洛索洛芬钠贴剂通过阻断环氧化酶减少致痛物质生成,对骨折后肌肉痉挛性疼痛效果较好。每贴作用时间可达12小时,不宜与其他外用止痛药叠加使用。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量,使用后若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酮洛芬凝胶适用于骨折恢复期的轻度疼痛,其冷却感能缓解局部发热症状。每日使用不超过3次,涂抹后轻轻按摩促进吸收。禁止用于开放性伤口,与口服抗凝药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用药期间应监测是否出现皮肤脱屑等不良反应。
辣椒碱乳膏通过消耗神经末梢的P物质发挥镇痛作用,适合骨折后慢性神经痛。初次使用可能有明显灼烧感,通常2-3天后耐受性增强。使用前后需彻底洗手,避免接触温热物品加重刺激。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应在医师监督下使用。
骨折患者除药物止痛外,需保持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减轻肿胀。急性期可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后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西蓝花等,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溃烂、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复诊评估是否合并感染或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