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脏骤停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骤停可通过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表现判断。心脏骤停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心脏骤停患者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表现为呼叫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此时可轻拍患者双肩并在耳边大声呼唤,若完全无应答需高度警惕。心脏骤停导致的脑血流中断通常5-10秒即可引起意识丧失,这是最早出现的可靠征象之一。
观察胸腹部无起伏运动,将耳部贴近患者口鼻处听不到呼吸音,面部感受不到气流。部分患者在心脏骤停初期可能出现濒死喘息样呼吸,表现为不规则、缓慢的抽泣样呼吸,这种异常呼吸模式也属于呼吸停止的范畴。
用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持续5-10秒无搏动。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检查时需避免用力按压。非专业人员若无法确认脉搏情况,可直接以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作为判断依据。
心脏骤停30-60秒后可能出现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但需注意某些药物中毒或眼部疾病可能导致假阳性,该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瞳孔变化是脑缺氧加重的标志,但并非早期诊断的必要依据。
患者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甲床呈青紫色。这是由于循环停止后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所致,通常在心脏骤停1-2分钟后逐渐显现。但肤色改变受环境温度、原有疾病等因素影响,特异性较低。
发现疑似心脏骤停者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呼叫急救系统并开始胸外按压。抢救黄金时间为4分钟内,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10%。日常需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心脏病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