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的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需通过严密监护、器官功能支持、病因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心理干预等多维度护理措施降低二次骤停风险。护理重点包括维持循环呼吸稳定、纠正内环境紊乱、防治脑水肿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复发,每15分钟记录血压、血氧、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监测酸碱平衡与电解质水平,重点关注血钾异常。记录每小时尿量评估肾功能,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对昏迷患者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动态评估意识状态。
采用机械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低血压患者静脉泵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急性肾损伤患者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功能异常者静脉输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保肝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立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并准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对严重高钾血症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拮抗心肌毒性,同时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促进钾离子内移。
使用冰帽配合注射用甘露醇控制脑水肿,维持头部抬高30度体位。预防应激性溃疡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对长期卧床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
苏醒后患者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需心理医师进行专业疏导。家属参与护理时可协助进行肢体按摩等接触治疗。推荐使用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障碍,同步开展音乐疗法等非药物干预。
康复期需维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逐步进行床边坐起、站立等适应性训练,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静息状态20次/分为宜。出院后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与心脏超声,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建立包含家属在内的院外监护网络,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夜间血氧变化。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