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措施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措施主要有日常监测、预防感染、合理喂养、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等方式。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暴露、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口唇发绀、四肢冰凉等循环不良表现。使用经皮血氧仪监测静息状态下血氧水平,低于90%时需警惕缺氧发作。夜间睡眠时注意有无呼吸暂停或异常出汗,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增长过快可能提示心力衰竭加重。
患儿应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口腔护理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皮肤破损立即消毒处理。心脏缺损较大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发热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避免布洛芬加重心脏负荷。
母乳喂养者采用少量多次方式,每次喂养不超过15分钟。人工喂养选择高热量配方奶,奶嘴孔大小以每分钟滴落20-30滴为宜。紫绀型先心病患儿餐前吸氧10分钟,进食时保持半坐位。记录每日出入量,尿量少于1ml/kg/h需警惕肾功能不全。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预防贫血,但需与强心药地高辛口服溶液间隔2小时服用。
非紫绀型患儿可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活动,运动时血氧维持在85%以上。法洛四联症等紫绀型患儿避免剧烈哭闹和憋气动作,蹲踞发作时立即采取膝胸体位。术后3个月内限制举重、竞技体育等对抗性运动。运动前后监测心率变化,静息心率超过年龄正常值20%时应中止活动。建议家长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
未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每3-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术后患儿按医嘱复查心功能。监测生长发育曲线,体重增长迟缓需评估营养状况。青春期前后需重新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服用华法林钠片者每月检测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3.0之间。外出时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疾病类型和用药信息。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湿度维持在50%-60%减少呼吸道刺激。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蒸蛋,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克。避免使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疫苗接种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家长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参加先心病互助组织获取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