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临床表现

大骨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增粗变形、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短肢畸形。该病属于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与长期摄入低硒谷物、饮用水源污染等因素有关。
早期患者常在负重关节出现隐痛或酸痛,寒冷潮湿时加重。疼痛多从指间关节开始,逐渐累及膝、踝等大关节。关节疼痛可能与软骨细胞代谢异常、关节滑膜炎症反应有关。临床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典型表现为指间关节呈梭形膨大,关节周围软组织增生。X线可见骨骺板提前闭合、骨端膨大变形。关节增粗与骺板软骨坏死、代偿性骨赘形成有关。对于严重关节畸形者,可能需要通过关节清理术或截骨矫形术改善功能。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关节屈伸困难、下蹲受限等症状。晨起时关节僵硬明显,活动后稍缓解。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骨赘形成、关节面不平整导致。康复治疗包括关节功能训练、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疗法。
重症患者因骨骺提前闭合导致肢体发育停滞,表现为身材矮小、手指短缩。下肢受累者可出现膝内翻或外翻畸形。这种情况多与儿童期骺板软骨严重损伤有关,成年后需通过肢体延长术矫正。
晚期患者因长期活动减少,可能出现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萎缩常见于膝关节病变者,表现为大腿变细、肌力下降。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营养支持结合渐进式抗阻训练改善。
大骨节病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关节负荷。日常饮食应增加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等,避免长期单一摄入谷物。关节保暖很重要,寒冷季节可佩戴护膝等防护用具。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爬山、跳跃等加重关节损伤的活动。定期进行关节功能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