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对人体的危害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严重的肌肉损伤疾病,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肌肉组织坏死、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该病通常由剧烈运动、挤压伤、药物毒性或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引发,需紧急医疗干预以避免不可逆损害。
一、肌肉组织坏死
横纹肌溶解症的核心病理改变是肌细胞膜破裂,导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细胞内成分大量释放入血。骨骼肌纤维发生广泛溶解坏死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肌痛、肌无力及局部肿胀,受损肌肉可能呈现暗红色尿样改变。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充分补液,严重时需行筋膜切开术减压。
二、急性肾损伤
肌红蛋白在肾小管形成管型阻塞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因。当血清肌红蛋白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引发肾血管收缩和直接肾小管毒性,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临床常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早期静脉水化可降低30%的肾损伤概率。
三、电解质紊乱
钾离子突然释放可能引发致死性高钾血症,表现为心电图T波高尖、传导阻滞。磷酸盐升高会导致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搐。监测显示血钾超过一定数值时,需立即给予葡萄糖酸钙、胰岛素等紧急降钾处理,必要时启动透析治疗。
四、代谢性酸中毒
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与肌细胞释放的酸性物质共同作用,会造成严重酸中毒。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降低,需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纠正。持续酸中毒会加重高钾血症并抑制心肌收缩,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五、凝血功能障碍
肌细胞内容物激活凝血系统,可能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临床表现为穿刺点渗血、皮下瘀斑。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严重出血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形式的肌肉活动。恢复期需保持每天3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饮食选择低钾、低磷的清淡流质,如米汤、藕粉等。监测尿量及颜色变化,定期复查肌酸激酶与肾功能指标。既往有发作史者须避免马拉松、高温作业等诱因,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