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横纹肌溶解可通过肌酸激酶检测、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肌红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横纹肌溶解可能与剧烈运动、药物副作用、外伤、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尿色加深等症状。
肌酸激酶检测是诊断横纹肌溶解的关键指标。横纹肌溶解时肌细胞破裂,大量肌酸激酶释放入血,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可显著升高。肌酸激酶检测需空腹采血,结果异常升高时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若由药物引起,需遵医嘱停用相关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时肌红蛋白从受损肌肉释放,经肾脏排泄导致尿潜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尿色呈茶色或酱油色是典型表现。检查前需清洁外阴,避免月经期留尿。若合并急性肾损伤,需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
血生化检查可评估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横纹肌溶解常伴高钾血症、低钙血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损伤。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结果异常时需紧急处理高钾血症。由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者,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血清肌红蛋白检测特异性较高但窗口期短。肌红蛋白在肌肉损伤后2-12小时达峰值,24小时内清除。需在症状出现早期检测,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检测需结合临床表现,阳性者需水化治疗预防肾衰竭,必要时静脉输注甘露醇注射液。
MRI或CT可辅助评估肌肉损伤范围和程度。MRI的T2加权像显示肌肉水肿信号增强,CT可见肌肉密度减低。影像学检查适用于外伤或不明原因肌痛患者,检查前需移除金属物品。若发现肌肉血肿或筋膜室综合征,需紧急手术减压。
确诊横纹肌溶解后需立即停止诱因,卧床休息并充分补液。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3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和酒精摄入。饮食以低脂、低磷、优质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监测尿量及颜色变化,若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肌肉拉伸活动,逐步增加运动量。
3岁小儿滑膜炎的症状主要有早期关节不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发热等表现。
1、早期关节不适患儿可能出现关节隐痛或酸胀感,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频繁揉搓关节或拒绝行走。
2、活动受限膝关节最常受累,表现为跛行、下蹲困难或拒绝负重。家长需避免强迫孩子活动,可暂时减少跑跳等剧烈运动。
3、局部肿胀关节周围可能出现轻度水肿,皮肤温度正常或略高,通常无发红。家长可用冷敷缓解肿胀,每日2-3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4、发热部分患儿伴随低热,体温多在37.5-38℃之间。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保证水分摄入,若超过38.5℃应及时就医。
建议家长保持患儿关节制动,避免剧烈运动,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优质蛋白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须及时至儿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