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痛风可能由遗传因素、高嘌呤饮食、肥胖、肾脏排泄功能异常、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痛风是一种因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关节沉积尿酸晶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部分痛风患者存在SLC2A9或ABCG2等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这类患者常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可能伴随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障碍。治疗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同时监测血尿酸水平。
过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会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尤其是啤酒会抑制尿酸排泄,这类患者常伴有超重或代谢综合征。建议改用低脂乳制品、鸡蛋等优质蛋白来源,急性期可配合秋水仙碱片缓解症状。
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干扰尿酸代谢,内脏脂肪过多者血尿酸水平往往偏高。这类患者可能合并胰岛素抵抗,表现为关节症状反复发作。需通过控制体重配合别嘌醇片治疗,体重下降5-10%即可显著改善尿酸水平。
慢性肾病、铅中毒等情况会导致肾小管尿酸分泌障碍。这类患者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通常低于600mg,可能伴随肾功能指标异常。需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等加重病情的药物。
阿司匹林肠溶片、吡嗪酰胺片等药物会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排泄。化疗药物引发肿瘤溶解综合征时也会导致尿酸骤升。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合拉布立酶注射液快速降尿酸。
痛风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急性发作期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但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00μmol/L以下能有效预防复发,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控制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