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睡觉流口水是什么原因,喝什么中成药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领路人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领路人
睡觉流口水在中医称为"涎证",多与脾虚湿盛、胃热上蒸或肾气不固有关,可选用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散或黄连上清片等中成药调理。

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时水湿停滞,涎液失于固摄。表现为口水清稀量多,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软。治疗宜健脾化湿,推荐香砂六君丸,含党参、白术、茯苓等成分,每日3次,每次8丸。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穴位效果更佳。
过食辛辣或胃火亢盛,热邪上扰导致口水黏稠发黄,伴有口臭、牙龈肿痛。可选用黄连上清片清热和胃,含黄连、黄芩、栀子等,每次4片,每日2次。同时可用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代茶饮,忌食烧烤火锅等燥热食物。
中老年人肾气亏虚,固摄无力易出现夜寐流涎,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建议服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成分含附子、肉桂、熟地黄等,早晚各1丸。配合艾灸关元、肾俞穴,睡前用吴茱萸粉醋调敷涌泉穴。

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刺激唾液分泌,需及时治疗原发病。可用黄芩漱口液黄芩30克煎水每日含漱3次,配合按摩颊车、地仓穴位促进局部循环。
长期侧睡压迫腮腺会引发生理性流涎,建议调整为仰卧位,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睡前可饮用酸枣仁茯苓茶酸枣仁15克、茯苓10克安神助眠。

日常宜食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甜腻食物加重湿气。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可增强脾运功能,每日练习10分钟。若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脑卒中等器质性疾病。长期反复流涎者建议进行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个性化调理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