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通过什么方法传播

心胸外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98次浏览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染。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传播方式有与患者密切接触、吸入带菌飞沫、共用生活物品等。

1、飞沫传播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排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微粒。这些直径小于5微米的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的前2-3周,此时痰涂片检查常显示阳性。建议与可疑症状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在密闭空间佩戴口罩防护。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的痰液、唾液等分泌物可能造成传播,如共用餐具、亲吻等密切接触行为。结核菌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6-8个月,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等物品若未经消毒也存在间接传播风险。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分泌物后未彻底洗手,可能通过眼结膜或皮肤破损处感染。

3、母婴传播

孕妇患活动性肺结核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时的产道传染给胎儿。新生儿吸入含菌羊水或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也会导致感染。这类传播概率约为5-10%,但婴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感染后易进展为重症。建议活动性肺结核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结核治疗,新生儿需接种卡介苗并隔离观察。

4、消化道传播

饮用未经消毒的含菌牛奶或乳制品可能引发肠结核,这类传播多见于牛型结核杆菌感染地区。结核菌经消化道入侵后,主要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肠道溃疡。随着巴氏消毒法的普及和奶牛结核病防控,该传播途径现已较少见。

5、皮肤传播

结核菌通过皮肤伤口直接侵入的情况较为罕见,多见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实验室操作含菌标本时不慎刺伤,或为患者处理开放性结核伤口时未做好防护,可能导致皮肤接种感染。这类传播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结节或溃疡,全身播散概率较低。

预防肺结核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随地吐痰等。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6-8个月的规范治疗。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和适度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