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何食疗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通过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铁元素、维生素B12、叶酸及维生素C的食物辅助改善贫血状态。主要有动物肝脏、红肉、深色蔬菜、柑橘类水果及乳制品等。

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和维生素B12,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铁源。建议每周食用1-2次,每次50-100克,焯水后清炒或煮粥以减少胆固醇摄入。需注意避免与浓茶同食以免影响铁吸收。
牛肉、羊肉等红肉提供优质蛋白和易吸收的铁元素,可帮助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选择瘦肉部位炖煮或清蒸,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0克以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减少食用频率。
菠菜、苋菜等深色绿叶蔬菜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叶酸,搭配维生素C食物可提升铁吸收率。建议焯水后凉拌或快炒,每日摄入200-300克。胃肠功能较弱者需切碎烹调以减轻消化负担。

橙子、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建议餐后1小时食用200克左右,避免空腹食用刺激胃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牛奶、酸奶提供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12,建议选择低脂产品每日饮用300-500毫升。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舒化奶或酸奶,避免与补铁剂同服影响铁剂吸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食疗需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日保证1.5-2升饮水,烹调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合并感染时应暂时停用生冷食物,血小板低下者避免食用带刺鱼类。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食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或促造血药物。保持餐具清洁消毒,餐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进食隔夜或变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