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治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肺结核治疗需重点关注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隔离防护、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等方面。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传播风险。

肺结核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治疗期间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否则易导致耐药性结核。若出现皮肤黄染、视力模糊等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调整方案。建议使用分药盒设定服药提醒,家属需监督用药情况。
治疗期间每月需进行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复查及肝肾功能检测。痰菌转阴后仍需持续监测,直至疗程结束。复查可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应保留所有检查报告,便于医生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痰菌阳性期间需单独居住,佩戴口罩并处理带菌痰液。居室保持通风,餐具煮沸消毒,避免传染家人。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防护,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每日需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可适量增加核桃、杏仁等坚果补充热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以减少肺部刺激。消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肠内营养粉补充能量。
长期治疗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缓解压力。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若出现持续失眠或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治疗期间如出现咯血、持续高热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完成疗程后仍需每年复查胸部CT,监测复发可能。通过系统治疗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