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时抽筋怎么办

游泳时抽筋可通过拉伸肌肉、调整呼吸、保持冷静、缓慢上岸、补充电解质等方式缓解。游泳时抽筋通常由肌肉疲劳、水温过低、电解质失衡、热身不足、脱水等原因引起。
发生抽筋时需立即停止游泳动作,将抽筋部位反向拉伸。小腿抽筋可抓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扳拉,大腿抽筋可伸直膝盖并用手按压抽筋部位。拉伸时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肌肉损伤。水中拉伸时可借助浮板保持平衡,单侧手臂抽筋可将手臂伸直贴于水面。
抽筋时容易出现恐慌性屏气,需立即转为规律呼吸模式。采用口鼻交替呼吸法,吸气时用嘴快速吸气,呼气时用鼻子缓慢吐气。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5-20次,避免过度换气导致头晕。若发生腹部抽筋,可通过腹式呼吸放松肌肉,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突发抽筋时需保持心理镇静,避免慌乱挣扎。可采取仰漂姿势节省体力,头部后仰露出水面,双臂向两侧展开保持平衡。心理暗示有助于缓解紧张,可默念放松口诀或回忆平静场景。若在深水区应挥手示意救生员,切勿盲目呼救导致呛水。
轻度抽筋缓解后应采用侧泳或仰泳缓慢返回岸边。移动时抽筋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主要依靠未抽筋肢体划水。靠近池边时注意避免二次碰撞,抓住扶手后先坐稳再站立。海水环境中应平行于海岸线移动,避开离岸流区域。
上岸后及时饮用含钠钾的电解质饮料,推荐每15分钟补充100-150毫升。可进食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或服用口服补液盐散。长时间游泳前2小时应预先补充500毫升运动饮料,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入水。
预防游泳抽筋需做好充分热身,重点活动下肢大肌群,进行5-10分钟关节旋转和动态拉伸。选择适宜水温环境,低于26摄氏度时应缩短游泳时间。日常注意补充钙镁等矿物质,游泳时佩戴浮具增加安全性。反复出现不明原因抽筋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