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急救方法
              神经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神经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脑供血不足的急救方法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体位、吸氧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等。脑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低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

立即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束缚物,清除口腔内异物或呕吐物,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若患者意识模糊,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避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急救过程中须避免剧烈摇晃患者,以免加重脑缺血。
协助患者平卧并将双下肢抬高20-30度,增加回心血量。颈椎病患者需用颈托固定颈部,避免突然扭转头部。避免采用坐位或直立位,防止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脑灌注进一步下降。
立即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3-5升/分钟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有条件时可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指标在95%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控制氧流量,防止二氧化碳潴留。

持续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血压等变化,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血压过低者可饮用淡盐水,但禁止擅自服用降压药。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抽搐或昏迷,提示可能进展为脑梗死。
症状持续超过10分钟或反复发作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前避免进食固体食物,防止检查时发生误吸。需向医生详细描述发作诱因、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便于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

日常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时间低头或突然起立。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食物,适量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需有家属陪同。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出现频繁头晕、行走不稳等先兆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