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灌肠有哪些注意事项

普外科编辑 医颗葡萄
416次浏览

灌肠操作需根据不同类型严格遵循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清洁灌肠、保留灌肠、药物灌肠和营养灌肠等。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电解质紊乱或感染风险。

1、清洁灌肠

清洁灌肠适用于术前肠道准备或便秘缓解,常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操作前需确认患者无肛周炎症或肠穿孔风险,灌肠液温度应维持在37-40摄氏度,避免冷刺激引发肠痉挛。灌入压力需控制,成人每次灌入量不超过1000毫升,儿童按体重调整。灌肠后需观察排便情况,重复进行时应间隔1小时以上。禁忌人群包括妊娠晚期、严重痔疮急性期及肠梗阻患者。

2、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主要用于局部给药如激素或抗生素治疗,液体量一般控制在200毫升以内。操作时需抬高臀部10-15厘米,灌肠后保持卧位30分钟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药液温度需接近体温,过冷易刺激排便反射。肠道炎症活动期禁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谨慎。常见不良反应为肛门坠胀感,出现严重腹痛需立即停止。

3、药物灌肠

药物灌肠需严格遵医嘱配置浓度,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应稀释后使用。操作前需排空肠道,灌入速度宜缓慢,维持每分钟60-80滴。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氨基水杨酸类灌肠液不可与乳果糖同用。灌肠后可能出现短暂腹泻或肛门灼热感,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剂量。

4、营养灌肠

营养灌肠适用于胃肠功能衰竭患者,需采用专用肠内营养制剂。灌注速度初期不超过50毫升/小时,逐渐增至耐受量。每4小时检测胃残留量,超过200毫升应暂停。需严格无菌操作,营养液开封后24小时内使用。常见并发症为腹胀腹泻,可改用等渗配方缓解。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

5、造影灌肠

造影灌肠前3天需低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硫酸钡混悬液温度应与体温一致,灌注压力不超过60mmHg。老年患者需预防钡剂嵌顿,检查后鼓励多饮水促进排出。肠穿孔急性期、完全性肠梗阻禁用。可能出现钡剂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或呼吸困难,需立即终止操作并抗过敏治疗。

灌肠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发热需及时就医。长期依赖灌肠通便可能影响肠道自主功能,建议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培养定时排便习惯等改善肠道健康。实施灌肠操作前应充分评估适应证,由医护人员指导或执行,居家操作需严格掌握消毒规范。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及老年患者应在医生监督下进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