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受伤怎么办?

腰部受伤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腰部受伤通常由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外伤、脊柱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3天,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久坐久站及提重物,可尝试侧卧屈膝体位减轻压力。使用腰围支撑时每天佩戴不超过4小时,防止肌肉萎缩。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
伤后48小时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后期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仪可改善深层组织炎症,红外线照射每次20分钟。专业康复机构的水疗和牵引能减轻椎间盘压力,体外冲击波对慢性疼痛效果较好。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无菌性炎症,盐酸乙哌立松片能松弛肌肉痉挛。神经根水肿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严重疼痛可短期用氨酚羟考酮片。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需避开破损皮肤,中药膏药过敏者慎用。
针灸取肾俞、委中等穴位调节气血,拔罐每周2次改善局部淤滞。推拿需避开急性期,采用滚法、揉法等放松竖脊肌。杜仲、续断等中药配伍可强筋壮骨,雷火灸对寒湿型腰痛效果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需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滑脱可考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开放手术患者需预防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恢复期保持每日钙摄入800毫克,适量食用牛奶、虾皮等高钙食物。避免突然扭转腰部,搬重物时应屈膝下蹲。游泳和五点支撑锻炼能增强核心肌群,久坐时使用腰靠维持生理曲度。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腰椎MRI观察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