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饮食不当、药物影响、内分泌疾病和肝脏疾病等。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异常、糖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出汗等症状。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如糖原累积病或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导致肝脏无法正常释放葡萄糖。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长时间空腹。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葡萄糖口服液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纠正急性发作,长期管理需结合个体化饮食方案。
长期饥饿、过度节食或进食高糖食物后引发反应性低血糖,均可导致血糖水平骤降。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选择全谷物、优质蛋白等缓释能量食物。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可应急。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是医源性低血糖主因,如格列本脲片、瑞格列奈片等促泌剂可能引发严重低血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可减少风险。出现症状时需立即进食并联系医生。
胰岛细胞瘤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或垂体功能减退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均会引发顽固性低血糖。伴随体重增加、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需通过CT定位肿瘤或激素替代治疗。胰高血糖素注射液可用于紧急升糖。
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损害肝糖原合成与分解功能,空腹状态下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体征,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急性期可静脉输注10%葡萄糖溶液。日常应少量多餐补充碳水化合物。
预防低血糖需规律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建议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快速升糖食品,运动前后适量加餐。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低血糖,需完善胰岛素、C肽等检测排查潜在疾病。夜间低血糖高风险者可睡前加餐富含蛋白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