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尿液是黄色的?

尿液呈现黄色主要与尿胆原和尿色素有关,这些物质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正常尿液颜色可从淡黄色到深琥珀色,主要受饮水量、饮食成分、药物或疾病等因素影响。
尿液中黄色的来源主要是尿胆原,它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解后的终产物。血红蛋白在肝脏中经过一系列代谢后形成胆红素,胆红素进入肠道后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尿胆原,部分被重吸收进入血液,最终通过肾脏滤出形成尿液颜色。健康人每日尿胆原排出量相对稳定,使尿液保持淡黄色。当饮水量充足时,尿液被稀释呈现浅黄色;饮水不足时尿液浓缩则颜色加深。某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或药物也会使尿液暂时呈现更鲜艳的黄色。
除生理因素外,某些病理情况可能改变尿液颜色。肝胆疾病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尿液呈现深黄色或茶色。溶血性疾病时血红蛋白大量分解,尿胆原生成增加也会加深尿色。服用维生素B2制剂、利福平等药物时,尿液可呈现亮黄色,这属于正常药物代谢现象。若尿液呈现异常颜色如红色、酱油色或乳白色,可能提示血尿、血红蛋白尿或乳糜尿等病症,需及时就医检查。
维持正常尿液颜色需注意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观察尿液颜色变化时需排除食物药物干扰,持续出现异常颜色或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应就诊泌尿科。日常可通过观察晨尿颜色初步判断身体水分状况,淡黄色表明水分充足,深黄色提示需要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