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55次浏览

关键词: #心绞痛 #诊断

心绞痛可通过症状评估、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血液生化检测等方式诊断。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

1、症状评估

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或下颌放射,持续数分钟,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典型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恶心或上腹部不适。医生会详细询问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判断。

2、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是心绞痛的基础检查,发作时可能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部分患者静息心电图可能正常,需结合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发作时变化。心电图还能帮助鉴别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脏疾病,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3、运动负荷试验

通过平板运动或踏车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同步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阳性表现为运动诱发典型胸痛伴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超过1毫米。该试验可评估心肌缺血阈值和功能储备,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敏感性较高,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4、冠状动脉造影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和范围。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X线成像能发现超过50%的管腔狭窄,同时评估侧支循环情况。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需警惕造影剂肾病、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5、血液生化检测

包括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指标,用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些指标通常正常,但可发现伴随的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等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活动和心功能状态。

确诊心绞痛后需长期规范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达标。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发作时使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高危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