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肌劳损
心肌劳损是指心脏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心肌细胞代谢异常或轻微损伤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心电图ST-T段改变,可能由高血压、冠心病、贫血等因素引起。
1、病因机制
心肌劳损多与心脏长期承受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过重有关。高血压患者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需加强收缩导致心肌耗氧量上升;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频率以维持供氧。
2、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心悸,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胸骨后压迫感,部分患者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症状易与心肌缺血混淆,但心肌劳损通常无典型心绞痛放射痛。
3、诊断依据
主要依赖心电图动态监测,特征性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且随负荷变化波动。心脏超声可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增厚,心肌酶谱通常正常。需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等器质性病变。
4、治疗原则
基础疾病控制是关键,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冠心病患者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冠脉血流。同时建议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有氧运动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情绪激动。
5、预后管理
早期干预后多数患者心电图异常可逆,但需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若出现持续性胸痛或心电图Q波形成,需立即排查心肌梗死。
日常需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香蕉、菠菜等摄入。睡眠时采取高枕卧位减轻心脏负荷,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建议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出现下肢水肿应及时就诊。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