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压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现为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漏出,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松弛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盆底肌群支撑膀胱和尿道,当肌肉弹性减弱时,腹压突然增高会导致控尿能力下降。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可能加速盆底肌退化。建议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持续数周可见改善。
2、妊娠分娩损伤
妊娠期子宫压迫及阴道分娩可能损伤盆底神经和肌肉,尤其是多胎、巨大儿或产程过快的产妇。损伤后尿道括约肌闭合功能减退,打喷嚏、跳跃时易出现漏尿。产后42天起需系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必要时使用盆底电刺激仪辅助恢复。
3、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道黏膜萎缩、血管丛减少,尿道闭合压降低。这类患者常伴有阴道干涩、反复尿路感染。局部涂抹雌三醇软膏可改善黏膜状态,但须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避免激素相关副作用。
4、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腹压并削弱盆底支撑力,脂肪堆积还可能改变膀胱位置。研究显示体重减轻5%-10%能显著改善漏尿症状。需通过低热量饮食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深蹲、跳绳等加重盆底负担的动作。
5、慢性咳嗽
长期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反复腹压冲击会损伤盆底结构。这类患者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如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哮喘,配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咳嗽缓解后尿失禁症状通常减轻。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久蹲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可穿着成人护理裤应对突发漏尿,但不宜长期依赖。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案,术后需坚持盆底锻炼防止复发。
相关推荐
03:12
01:34
02:00
02:00
01:5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 2 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造成的?
- 3 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得的
- 4 压力性尿失禁怎么引起的
- 5 压力性尿失禁什么引起的
- 6 什么叫压力性尿失禁
- 7 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产生的
- 8 如何防止压力性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