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心内膜炎

60840次浏览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心内膜之后会引发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就是心内膜炎,心内膜炎比较常见的受累部位是心脏瓣膜,但也有可能会累及室间隔缺损部位、心内膜以及腱索。该病起病缓慢,症状多种多样,大多数患者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心内膜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但是它的发病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大多数的人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都不够,甚至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如果能够对该病有更为详细的了解,治疗和预防也会变得更加容易。那么什么是心内膜炎?
  一、什么是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指的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心内膜之后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就是心脏瓣膜,不过也有可能会累及室间隔缺损部位、心壁内膜以及腱索。该病的起病比较缓慢,但是症状表现却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的患者都有器质性心脏病,还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患有扁桃体炎或者是龋齿等疾病。
  二、心内膜炎的症状表现
  1.感染症状

  如果患有心内膜炎,通常会出现感染症状,比较常见的就是发热。大多数的心内膜炎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现象,不过发热的程度有所不同,热情也不规则,极少数的患者不会出现发热现象。除此以外,还有可能会出现身体疲乏、食欲不振、关节疼痛或者是盗汗等症状。
  2.心脏症状
  心内膜炎还会引起心脏症状,心脏会有杂音,这些杂音通常都是由基础性心脏病和心内膜炎导致,主要表现为粗糙洪亮、海鸥鸣样或者是音乐样的杂音。
  三、心内膜炎怎么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大多数的心内膜炎都有感染性的因素存在,因此需要及时的应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来治疗,通常都是选用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或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能够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也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2.手术治疗
  如果心内膜炎的比较严重,甚至发生了难治性急性心力衰竭,通过抗生素治疗之后难以控制感染,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不过手术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也有可能会引起术后并发症,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以发热为主的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会伴随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以及面色苍白等现象。再就是会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心脏杂音,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栓塞症状,由于栓塞的部位不同,所以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心内膜炎的预防方法
心脏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心内膜炎是其中一种,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想要预防心内膜炎出现就要做好卫生工作,而且还应该预防用药,可以让疾病的出现几率降低,心内膜炎出现后就会引发全身性感染,心脏会出现不良的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个比较糟糕的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后果,需要马上在医院做抗感染治疗其次,也应该要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的方式来应对。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心内膜炎怎么治疗
心内膜炎这种疾病可以采用一般的方法治疗,主要就是给予充足的热量供应和补充血容量,再就是要及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做手术治疗。另外还可以应用中医疗法,比如说三黄汤和地黄玄参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