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骨质疏松症,珍爱我们骨健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需从营养补充、运动干预、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多维度入手,其中钙与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抗阻力训练、双膦酸盐类药物使用、戒烟限酒、骨密度筛查是核心措施。
1、营养补充
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健康的基础营养素。成人每日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可通过牛奶、奶酪、豆制品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建议每日补充400-800国际单位,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钙强化食品或钙剂补充,但需注意避免与高铁食物同服影响吸收。
2、运动干预
负重运动和抗阻力训练能刺激骨形成,推荐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快走、爬楼梯或哑铃训练。太极拳等平衡运动可降低跌倒风险,游泳虽对关节友好但对骨量提升作用有限。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需避免弯腰动作,必要时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
3、药物管理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雷洛昔芬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的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特立帕肽注射液适用于高风险骨折患者,需皮下注射使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颌骨健康状况,口服双膦酸盐应晨起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
4、生活方式
吸烟会加速骨量流失,酒精摄入每日超过30克乙醇将干扰成骨细胞功能。咖啡因每日限制在300毫克以内,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杂物等跌倒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视力障碍者需定期验光配镜。
5、定期监测
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者应提前至用药初期筛查。定量超声可用于社区初步筛查,脊柱X线能发现无症状椎体骨折。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但不可替代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性管理。日常饮食应保证每日300毫升奶制品及深绿色蔬菜摄入,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避免高温油炸。运动建议选择日照充足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冬季注意防滑防跌倒。每年定期体检时增加骨代谢相关检查,已有骨质疏松者需遵医嘱持续用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骨密度变化趋势,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居家环境改造以预防跌倒性骨折。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老年骨质疏松症状
- 2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得的
- 3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
- 4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 5 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什么引起的
- 6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哪些
- 7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 8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