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皮肤科 > 皮肤性病科 > 脂溢性角化病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二尖瓣狭窄重度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具体需结合患者症状、心脏功能及并发症综合评估。
二尖瓣狭窄重度患者若出现明显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或合并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手术干预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心脏超声检查显示瓣口面积小于1.5平方厘米,跨瓣压差超过10毫米汞柱,或肺动脉收缩压超过50毫米汞柱时,手术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常见术式包括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前者适用于瓣膜条件较好的患者,后者适用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或钙化严重的病例。术后需长期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人工瓣膜功能。
对于无症状但存在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若运动负荷试验显示心肺功能储备明显下降,或存在血栓栓塞高风险因素,也可能建议预防性手术。妊娠期女性患者若出现心力衰竭症状,需在多学科团队评估后选择合适时机手术。老年患者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时,需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可能采用保守药物管理,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缓解水肿,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
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内,避免加重心脏负荷。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可增强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悸。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2-3之间,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出现发热、新发心脏杂音需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时就医排查。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延长至每年1次随访。
梗阻性黄疸可能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狭窄、胰腺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梗阻性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胆管结石是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胆汁成分改变、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胆管结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通过胆管取石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等方式治疗。胆管结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
胆管肿瘤可能与胆管慢性炎症、胆管结石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胆管肿瘤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体重下降等症状。胆管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通过胆管肿瘤切除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等方式治疗。胆管肿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吉非替尼片、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药物。
胆管狭窄可能与胆管手术损伤、胆管炎症反复发作等因素有关。胆管狭窄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黄疸、胆管炎等症状。胆管狭窄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通过胆管扩张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等方式治疗。胆管狭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胰腺疾病如胰腺癌、胰腺炎等可能压迫胆管导致梗阻性黄疸。胰腺疾病通常表现为中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胰腺疾病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术等方式治疗。胰腺疾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长抑素注射液等药物。
寄生虫感染如华支睾吸虫病可能导致胆管阻塞引发梗阻性黄疸。寄生虫感染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通过驱虫治疗、胆管引流术等方式治疗。寄生虫感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
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可使用温水擦拭缓解症状。梗阻性黄疸多为器质性疾病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胰腺炎是胰腺组织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胰腺炎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不一,轻症可自愈,重症可能危及生命。
胆结石、胆道感染等胆道疾病是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胆结石阻塞胰管可能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组织自我消化。患者可能出现上腹剧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解除胆道梗阻,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行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
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导致胰腺炎。酒精代谢产物可激活胰酶原,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患者常见持续性上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配合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当血甘油三酯超过一定水平时。脂质沉积可能阻塞胰腺微循环,导致局部缺血坏死。患者除腹痛外可能伴有黄色瘤等体征。治疗需控制血脂,使用非诺贝特胶囊降脂,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片、呋塞米片等可能引起药源性胰腺炎。药物可能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免疫机制损伤胰腺。患者用药后出现腹痛需警惕,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
遗传性胰腺炎与PRSS1等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患者常有家族史,儿童期即可发病,可能进展为慢性胰腺炎。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缓解疼痛,补充胰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胰腺炎患者需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酒。急性期应禁食,恢复期逐步过渡到清淡易消化食物。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定期监测血糖。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重症胰腺炎需住院治疗。预防胰腺炎应控制血脂、戒酒,胆道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葡萄膜发炎(葡萄膜炎)可通过局部激素滴眼液、散瞳药物、全身免疫调节治疗、生物制剂及手术干预等方式加速恢复。葡萄膜炎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外伤或特发性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或氟米龙滴眼液可快速抑制眼部炎症反应,适用于前葡萄膜炎。使用后可能出现眼压升高,需定期监测。需配合医生调整用药频率,避免自行停药。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能防止虹膜后粘连并缓解睫状肌痉挛,减轻疼痛和畏光症状。用药后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避免驾驶或精细操作。儿童及青光眼患者需谨慎使用。
甲氨蝶呤片或环孢素软胶囊适用于伴全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如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葡萄膜炎。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周期较长,须严格遵医嘱。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对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效果显著,可阻断肿瘤坏死因子活性。需皮下注射,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潜伏感染。
玻璃体切除术适用于合并玻璃体混浊或视网膜脱离的重症患者。术后需保持俯卧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手术可联合眼内激素缓释装置植入增强疗效。
治疗期间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刺激,每日热敷眼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以补充抗氧化物质。避免揉眼或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眼痛加剧或视力骤降,应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恢复期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防止并发白内障或青光眼。
女性胸膜炎需警惕肺结核、肺炎、胸膜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四种疾病。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或肿瘤等因素有关。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胸膜导致胸膜炎。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胸痛常随呼吸或咳嗽加重。确诊需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全程规范用药是关键。
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肺部时可能波及胸膜,引发胸膜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胸部X线或CT可显示肺部炎症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等,同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胸膜间皮瘤或转移性肿瘤侵犯胸膜时可导致胸膜炎性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胸痛、胸腔积液、消瘦等症状。诊断需通过胸腔镜活检或胸水细胞学检查明确。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如顺铂注射液、培美曲塞二钠注射液)等综合方案,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胸膜引起无菌性胸膜炎。患者多伴有关节痛、皮疹、光敏感等表现。血清抗核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同时需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女性胸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胸痛,保持均衡饮食以增强免疫力。急性期可采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咳嗽时可用枕头轻压胸部缓解不适。若出现发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咯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