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皮肤科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过敏
家居环境确实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常见诱因包括尘螨滋生、霉菌孢子、宠物皮屑、化学清洁剂等。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红斑、瘙痒或湿疹,可通过环境控制、抗过敏药物等方式缓解。
床品...
光线过敏性皮肤病可通过斑贴试验、光斑贴试验、血液IgE检测、激发试验等方法检测过敏原。检测结果受紫外线强度、过敏原种类、个体免疫状态、检测时机等因素影响。
将常见光敏...
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食物和药物等。过敏反应可能由接触这些物质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花粉是植物繁殖时释放的微小颗粒,春季...
12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2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大龄矫正牙齿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有牙根吸收、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导致牙根表面轻微吸收,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牙齿稳定性,可通过定期拍片监测,必要时调整矫治力度。
长期矫治器刺激或口腔清洁不足易引发牙龈退缩,表现为牙根暴露、敏感,需加强口腔护理并使用软毛牙刷,严重者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
牙齿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松动,矫正结束后多能恢复,若伴有严重牙周炎需先控制炎症再正畸,避免永久性松动。
咬合关系改变可能诱发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可通过咬合板缓解,正畸方案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关节适应性。
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矫正期间定期复查并配合使用冲牙器、含氟漱口水等辅助工具,减少后遗症发生概率。
积食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促进消化、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积食发烧通常由饮食过量、胃肠功能紊乱、感染因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敷退热贴降低体温。该方法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的情况,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退热栓等药物。积食可能伴随胃肠炎或呼吸道感染,需明确发热原因。
顺时针按摩腹部或进行被动运动帮助胃肠蠕动,可配合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胰酶肠溶胶囊、健胃消食片等助消化药物。
暂停固体食物摄入,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少量多次喂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清淡易消化饮食。
积食期间应保持排便通畅,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呕吐腹泻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物。
小儿疝气的保守疗法主要有疝气带固定、避免腹压增高、中药外敷、定期随访观察。
使用专用疝气带对腹股沟区加压,防止肠管脱出。建议家长选择弹性适中的医用疝气带,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12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松紧度。
家长需注意减少患儿哭闹、剧烈咳嗽或便秘等情况。可采取竖抱安抚、少量多餐喂养,适当补充膳食纤维预防排便用力。
遵医嘱使用芒硝、大黄等中药研磨外敷,通过局部渗透作用促进鞘状突闭合。外敷前需清洁皮肤,观察是否出现红疹等过敏反应。
每3个月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疝囊变化,1岁内约有部分患儿可自愈。若出现嵌顿、呕吐等急症表现须立即就医。
保守治疗期间建议保持患儿营养均衡,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2岁以上未愈者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女性反复尿路感染可能由饮水量不足、会阴清洁不当、雌激素水平下降、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加液体摄入、规范清洁习惯、局部雌激素治疗、抗反流手术等方式干预。
每日排尿量过少会导致细菌滞留,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调整为淡黄色。
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可降低外源性感染概率。
绝经后泌尿道上皮防御能力减弱,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尿频尿急,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局部补充。
先天结构异常导致尿液逆流,常合并腰背酸痛,需尿动力学检查确诊,重度反流需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日常可增加蔓越莓制品摄入,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急性发作时需完善尿培养后规范使用抗生素。
月经前几天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由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症或激素水平波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调节、抗炎治疗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提前脱落,表现为褐色分泌物。建议通过血液激素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补充孕激素,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异位内膜组织可能干扰正常月经周期,常伴随痛经和经前点滴出血。诊断需结合超声检查,治疗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醋酸亮丙瑞林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
慢性宫颈炎可能导致宫颈黏膜充血,在经前出现褐色分泌物。需进行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检测,可选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等药物,同时保持会阴清洁。
压力、减肥等因素可能影响雌激素分泌,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必要时使用戊酸雌二醇片调节周期。
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经期剧烈运动,若褐色分泌物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或伴随异味瘙痒,建议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