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泌尿外科 > 外科 > 泌尿道肿瘤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儿童心肌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机械循环支持、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反应、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急性期需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饮食宜选择低盐、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胃肠负担。保持环境安静,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苍白需立即就医。
病毒性心肌炎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辅以维生素C注射液改善心肌代谢。合并心力衰竭时需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片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严重心律失常者可短期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儿科剂量。
对于重症或暴发性心肌炎,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适用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需警惕继发感染风险。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软胶囊,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暴发性心肌炎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可能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维持循环。心室辅助装置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这类有创操作需在具备儿童心脏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实施。机械支持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恢复期可辨证使用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养阴,黄芪颗粒补益心气。配合耳穴压豆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选取心、神门等穴位。推拿按摩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有助于改善循环,但急性期禁用。中药使用需避开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建议在中医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儿童心肌炎康复期需持续随访1-2年,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完全正常。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家长需观察有无疲劳、胸闷等复发征兆,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心肌修复。恢复上学后应避免课业负担过重,体育课活动强度需循序渐进调整。
11岁小孩可能会得糖尿病,主要类型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1型糖尿病多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2型糖尿病可能与遗传、肥胖等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患儿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长期注射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同时需严格监测血糖。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多与肥胖、缺乏运动有关。胰岛素抵抗是主要特征,可能伴随黑棘皮病等表现。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家长需监督孩子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定期检测血糖指标。
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父母患有糖尿病可能增加子女患病概率。有家族史的儿童应定期筛查血糖,尤其出现口渴、乏力等症状时。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限制精制糖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家长需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超重或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堆积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引发血糖代谢异常。控制体重是关键,可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增加体育活动实现。建议减少含糖饮料和零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避免过度节食。
少数儿童可能患特殊类型糖尿病,如单基因糖尿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糖尿病。这些类型症状不典型,需通过基因检测或专科检查确诊。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可能涉及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诊断。
儿童糖尿病管理需要家长全程参与,包括监督用药、监测血糖、调整饮食结构等。建议每日保证适量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避免久坐。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头晕、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含糖食品,严重时需就医处理。
婴儿黄疸一般7-14天可以退干净,早产儿可能需要21天或更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喂养方式、是否合并疾病等因素相关。
足月健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出现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可达3-12周,但胆红素水平通常不会超过安全范围。对于胎龄超过37周且体重正常的婴儿,若黄疸程度较轻且无其他异常表现,多数在14天内可自然消退。每日监测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有助于胆红素代谢,母乳喂养每日应达到8-12次,配方奶喂养需按需供给。若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进展过快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溶血性疾病或胆道闭锁等病理情况。
建议家长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婴儿皮肤黄染范围变化,重点检查眼白、面部及胸腹部。保持室内光线明亮但避免阳光直射,按需喂养并记录大小便次数。若14天后黄疸未消退或退而复现,需就医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哺乳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须停喂,但需配合医生进行胆红素监测与蓝光治疗等干预措施。
两个月宝宝支气管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可考虑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氨溴索口服溶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支气管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咳嗽、痰多、呼吸急促、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阿莫西林颗粒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该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病原体有效。使用前需确认无青霉素过敏史,可能出现腹泻或皮疹等不良反应。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并严格按医生指导的疗程服用。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效。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的情况,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或过敏反应。用药期间家长需注意患儿大便性状变化,避免与含钙、镁的食品同服影响药物吸收。
氨溴索口服溶液为黏液溶解剂,能降低痰液黏稠度,缓解支气管炎引起的痰多和咳嗽症状。该药物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反应,建议在喂奶后服用以减轻刺激。家长需帮助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拍背排痰等物理方法辅助治疗。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为中成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功效,适用于风热犯肺型支气管炎。成分含麻黄、苦杏仁等,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家长需观察患儿服药后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变化,避免与寒凉食物同服。
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过敏或炎症反应明显的支气管炎患儿。需通过雾化器给药,使用后需清洁患儿面部并漱口以减少局部副作用。家长应记录患儿喘息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两个月宝宝支气管炎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冷空气或烟雾刺激。母乳喂养可继续,若患儿拒奶可少量多次喂养。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咳嗽、呼吸频率变化,出现呼吸超过60次/分、口唇发绀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定期进行儿童保健随访评估肺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