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儿科 > 儿科学 > 小儿结核病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直肠癌术后拉肚子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现象。可能与手术创伤、肠道菌群紊乱、饮食调整等因素有关,通常随着术后恢复逐渐缓解。
直肠癌手术会改变肠道结构并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尤其是低位直肠切除后储便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稀便。术后早期因麻醉、抗生素使用导致肠道蠕动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腹泻。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阶段,若进食过早或食物不耐受也可能诱发腹泻。术后放疗或化疗药物如伊立替康等副作用同样可能引起腹泻症状。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严重腹泻可能由术后感染、吻合口瘘或肠梗阻等并发症引起。若腹泻伴随发热、腹痛加剧、便血或脱水症状,或每日水样便超过10次持续3天未缓解,需立即就医排查。对于存在慢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腹泻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较慢。
术后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低渣低脂饮食,避免生冷刺激及高乳糖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必要时需静脉补液防止脱水。定期复查肠镜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腹泻需进行粪便钙卫蛋白等检查排除炎症性肠病复发。
消化性溃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瘘、术后出血、胃排空障碍、倾倒综合征、吻合口狭窄等。
吻合口瘘是消化性溃疡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不当、局部血供不足、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症状。治疗上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需进行二次手术修补。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
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可能与吻合口止血不彻底、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表现为呕血、黑便、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轻度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再次手术。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血凝酶、氨甲环酸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胃排空障碍多发生在术后5-7天,可能与迷走神经损伤、吻合口水肿、精神因素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无法进食等症状。治疗上需禁食、胃肠减压,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进食后,可能与胃容量减小、高渗食物快速进入肠道有关。患者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腹泻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饮食来改善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
吻合口狭窄多发生在术后1-3个月,可能与吻合口炎症、瘢痕增生等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进食后呕吐、上腹饱胀、体重下降等症状。轻度狭窄可通过内镜下扩张治疗,严重狭窄需手术重建。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等抗炎药物减轻瘢痕形成。
消化性溃疡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术后早期应遵循流质-半流质-软食的渐进式饮食原则,避免辛辣刺激、过硬、过热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吻合口愈合情况。如出现腹痛、呕吐、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汗管瘤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皮肤局部刺激、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或面颊部肤色或淡黄色小丘疹。汗管瘤可通过激光治疗、电灼术、冷冻治疗、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
部分汗管瘤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皮损多对称分布于眼周。遗传性汗管瘤通常无须特殊治疗,若影响美观可考虑激光治疗,如二氧化碳激光能精准汽化瘤体组织,或选用铒激光减少色素沉着风险。
青春期、妊娠期或更年期女性发病率较高,与雌激素水平波动密切相关。这类汗管瘤好发于下眼睑,呈密集分布的半球形丘疹。调节措施包括口服避孕药患者需评估激素替代方案,局部可涂抹维A酸乳膏改善角化,或采用电解术破坏汗腺导管结构。
长期摩擦、紫外线照射或化妆品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汗管导管堵塞,诱发汗管瘤。常见于长期佩戴眼镜人群的鼻梁部位。预防需避免机械刺激,治疗可选择三氯醋酸局部点涂促使瘤体脱落,或采用液氮冷冻使病变组织坏死。
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伴随的激素紊乱可刺激汗管上皮增生。此类患者常合并多毛、月经不调等症状。需同步治疗原发病,汗管瘤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调节局部免疫,或采用高频电针逐颗凝固瘤体。
艾滋病、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免疫低下状态可能诱发汗管瘤样皮疹。皮损往往泛发且体积较大。需优先控制基础疾病,局部治疗可选用脉冲染料激光封闭血管,或联合使用氟尿嘧啶软膏抑制细胞过度增殖。
汗管瘤患者日常应避免搔抓皮损,选择无刺激性护肤品,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饮食注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建议每半年复查皮损变化,若出现短期内迅速增大、破溃等情况需及时就诊皮肤科,排除恶性汗管癌可能。治疗后的护理包括保持创面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术后1个月内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
冠心病人饿了心慌可能与低血糖、心肌缺血加重、胃肠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规范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冠心病患者出现饥饿时心慌需警惕病情变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排查诱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或使用降糖药物时,饥饿状态下可能出现血糖快速下降。低血糖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悸、出汗等反应,同时加重心脏负荷。此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饼干或糖果,并监测血糖。长期需调整降糖方案,避免空腹时间过长。
空腹时血液重新分配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患者除心慌外,常伴胸闷、胸骨后压迫感,症状多在进食后缓解。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日常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高脂饮食增加血液黏稠度。
长期冠心病可合并胃肠黏膜缺血,导致消化功能异常。胃酸分泌紊乱可能引发饥饿痛,被误判为心慌。此类情况可表现为上腹灼热感与心悸并存,建议选择易消化食物,必要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
冠心病患者常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失衡,饥饿时机体应激反应过度,引发心率增快、血压波动。这类心慌多伴有手抖、焦虑感,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改善,严重时需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部分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片可能引起低血压反应,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片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导致饥饿时心慌被忽视。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血压,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
冠心病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每4-5小时补充一次富含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蛋羹等。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监测晨起和餐后心率变化。若心慌发作频繁或伴随胸痛持续不缓解,须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康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心肌供血,但需避免空腹运动。
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主要有地高辛片、盐酸胺碘酮片、盐酸维拉帕米片、β受体阻滞剂类(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钙通道阻滞剂类(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或心肌收缩力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地高辛片是强心苷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其通过抑制钠钾泵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但过量使用可能抑制房室结传导功能,导致一度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或晕厥,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时应减量或停药,严重时需使用阿托品注射液或临时起搏器治疗。
盐酸胺碘酮片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长期使用可能沉积在心肌组织影响电活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其脂溶性特性导致半衰期较长,即使停药后仍可能持续引发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用药期间需监测QT间期和PR间期,若出现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改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替代治疗。
盐酸维拉帕米片通过阻断钙通道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能过度抑制传导系统。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者更易发生PR间期延长,发展为文氏型传导阻滞。用药期间避免联用地高辛或β受体阻滞剂,出现心动过缓时可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拮抗。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大剂量使用可能显著降低房室结传导速度。运动员或静息心率偏慢者用药后易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随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必要时可换用选择性更高的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或联合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
硝苯地平控释片等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虽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但大剂量可能非选择性影响心脏L型钙通道,导致PR间期延长。与地尔硫䓬缓释胶囊联用时风险更高,表现为突发晕厥或阿斯综合征。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心率。
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监测,避免同时服用柚子汁等影响药物代谢的食物。老年患者及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基础心脏病者需调整剂量,出现明显心动过缓或晕厥前兆时须立即就医。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脏代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