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儿科 > 儿科学 > 小儿支气管哮喘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通常可以恢复,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停药和规范治疗能够痊愈。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与损伤程度、干预时机及个体差异有关,早期发现并去除诱因是关键。
轻度药物性肝损伤在停用可疑药物后,肝脏功能往往可自行恢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无黄疸。此时除立即停药外,需避免使用其他肝毒性药物,适当补充水飞蓟素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同时保持低脂饮食并监测肝功能指标。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中重度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需住院进行系统治疗。除常规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注射液外,严重者需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静脉输注或人工肝支持治疗。此类患者恢复周期较长,通常需要3-6个月,部分可能遗留肝纤维化。若发展为急性肝衰竭,死亡率较高,必要时需考虑肝移植。
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复发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服用肝毒性药物。慢性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用药期间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恢复期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饮酒及高脂食物,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肺小细胞癌晚期症状出现时间通常在确诊后1-3个月,具体与肿瘤进展速度、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肺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晚期常见咳嗽加重、胸痛、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肺小细胞癌晚期症状出现时间受多因素影响。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时,确诊后1个月内可能出现明显症状,如持续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时,可表现为固定性胸痛,活动或深呼吸时加重。肿瘤阻塞气道或胸腔积液增多时,呼吸困难症状逐渐显现,初期为活动后气促,后期静息状态下也可发生。代谢异常和食欲减退可能导致体重短期内下降,部分患者1-2个月内体重减少超过10%。肿瘤转移至骨骼时,可能出现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脑部时,可能引发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障碍。
肺小细胞癌晚期患者需定期复查胸部CT、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感染。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家属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缓解不适。
黑色素瘤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等方式治疗。黑色素瘤通常由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免疫抑制、痣细胞恶变等因素引起。
早期局限性黑色素瘤首选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根据肿瘤厚度决定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复发。对于原位黑色素瘤,手术治愈率较高。
针对BRAF基因突变患者可使用维莫非尼片、达拉非尼胶囊等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通路,但可能出现皮肤反应、发热等不良反应。
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伊匹木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患者,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结肠炎、肺炎等。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病灶或脑转移灶可采用放射治疗。放疗能局部控制肿瘤进展,常与全身治疗联合使用。可能出现放射性皮炎、疲劳等副作用。
达卡巴嗪注射液等化疗药物可用于晚期患者,但疗效有限。常作为其他治疗失败后的选择,需注意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化疗常见不良反应。
黑色素瘤患者应避免紫外线暴露,规律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积极心态,遵医嘱规范治疗,及时处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加入正规医疗机构的随访管理计划。
鼻子痒一般不建议使用红霉素软膏止痒。红霉素软膏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而鼻子痒通常由过敏、干燥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
红霉素软膏的主要成分为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及溃疡面的感染。若鼻子痒由细菌感染导致,如伴随红肿、渗出脓液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但多数情况下,鼻子痒与过敏性鼻炎、环境刺激或皮肤干燥有关,使用抗生素软膏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破坏皮肤正常菌群,导致耐药性或局部刺激。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子痒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或氯雷他定片;干燥性瘙痒应加强鼻腔保湿,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凡士林涂抹。若瘙痒持续或伴随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建议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日常护理中需保持室内湿度,避免频繁挖鼻或用力擤鼻。过敏体质者应定期清洁床品、减少接触宠物毛发,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若出现皮肤破损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联合抗感染治疗或调整用药方案。
肺炎患者是否需要做CT检查需根据病情决定,多数情况下胸部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部分患者需进一步行CT检查。
肺炎的初步诊断通常依赖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可清晰显示肺部炎症范围、实变等典型表现,对多数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具有诊断价值。对于症状典型且X线表现明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通常无须额外进行CT检查。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显著高于X线,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加重、治疗效果不佳等病情复杂表现时,或X线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需考虑CT检查。CT能更敏感地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小范围实变、胸腔积液等细微改变,对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免疫缺陷患者合并肺炎、疑似肺脓肿等特殊情况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部分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肺炎与基础病影像学特征重叠,此时CT有助于鉴别诊断。
肺炎患者应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急性期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若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复诊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