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内科 > 内科 > 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等途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粪便中,可通过污染食物、水源或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者粪便中的病毒污染食物或水...
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包括早期表现如乏力厌食、进展期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终末期可能伴随肝区疼痛及凝血功能障碍。
早期常见非特异性症状,因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导致...
肝炎口唇发黄可能由轻度黄疸、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胆管梗阻等原因引起,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肝炎早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导致皮肤黏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
公共场所一般不会直接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较弱,日常接触如握手、共用餐具、共用卫生间等行为不会导致传播。病毒需要进入人体血液或黏膜才能引发感...
干扰素在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可能引起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某些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
乙肝患者可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戒酒、控制脂肪肝、接种疫苗遗漏补种等方式降低肝癌风险。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病毒复制会导致肝细胞持续损伤,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多数情况下无须治疗,少数情况需及时干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但肝功能正常且无肝病症状的人群。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肝...
去牙科看病一般不会感染乙肝病毒,规范的医疗机构会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流程。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诊疗操作中感染概率极低。
口腔诊疗器械分为一次性使用和高温高压消毒重复使用两类。牙...
急性乙肝患者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出现肝功能持续异常或重症倾向时需考虑抗病毒干预。
急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大部分患者免疫系统可自行清除病毒。临床表现为乏力...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类型,按传播途径和致病性可分为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肝炎和经血液体液传播的慢性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
首页上一页123456 ... 8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白化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睛的黑色素合成或分布异常。主要有酪氨酸酶缺乏型、酪氨酸酶阳性型、眼皮肤白化病、眼白化病等类型。
酪氨酸酶缺乏型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TYR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完全缺失。患者皮肤和毛发呈雪白色,虹膜呈现粉红色,伴有严重畏光、眼球震颤等症状。该类型需严格防晒,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预防骨质疏松,外出时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酪氨酸酶阳性型白化病同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TYR基因突变仅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患者皮肤可呈现乳白色至浅棕色渐变,毛发多为浅黄色,虹膜呈蓝灰色。此类患者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干症状。
眼皮肤白化病涉及多个基因突变,包括OCA1-OCA7亚型。典型表现为全身性色素缺失,常伴有视力障碍如斜视、屈光不正等。患者需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叶黄素片保护视网膜,避免强光环境下长时间用眼。
眼白化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GPR143基因突变引起。男性患者表现为虹膜半透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缺失等眼部症状,女性携带者可能出现虹膜异色。需终身使用遮光眼镜,避免视网膜光损伤,必要时进行屈光矫正手术。
综合征型白化病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如赫曼斯基-普德拉克综合征伴有血小板功能障碍,切迪亚克-东综合征伴有免疫缺陷。此类患者需多学科联合管理,定期监测出血倾向或感染风险,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免疫球蛋白。
白化病患者应建立终身防晒习惯,选择UPF50+防晒衣物及广谱防晒霜,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800IU。建议每半年进行眼科检查,室内使用柔光照明,避免直视电子屏幕。家长需注意儿童患者的心理疏导,培养其社交自信,学校环境应提供适当的视觉辅助工具。育龄夫妇可通过基因检测评估再发风险,孕期可进行产前诊断。
姑息性化疗的副作用因人而异,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但通常可控。姑息性化疗主要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其副作用与化疗药物种类、剂量及个体耐受性相关。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恶心呕吐多由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黏膜引起,可通过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片、格拉司琼注射液等缓解;脱发与药物损伤毛囊细胞有关,通常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感染或出血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并配合升白细胞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与肿瘤消耗及药物代谢负担有关,可通过营养支持改善。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多柔比星等蒽环类药物引起)、神经毒性(奥沙利铂导致周围神经麻木)或肝肾损伤。这类情况需调整用药方案或暂停治疗,同时辅以对症处理。此外,长期化疗可能引发耐药性,需结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优化方案。
姑息性化疗的副作用管理需个体化制定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及时反馈身体反应。治疗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以增强体质,避免感染。若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痘痘里挤出的黑色硬物通常是皮脂、角质和氧化变性的皮脂混合物,可能伴随毛囊内细菌或炎症产物。这种情况多见于黑头粉刺或炎症性痤疮,与毛囊堵塞、皮脂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
黑头粉刺是开放性粉刺,毛囊口扩张后皮脂与空气接触氧化变黑形成。表现为毛孔中央的黑色硬质栓状物,触感较硬。日常需避免挤压,可使用含水杨酸或果酸的洁面产品帮助疏通毛孔,严重时需皮肤科医生开具维A酸乳膏或过氧苯甲酰凝胶。
红色痘痘伴随黑色硬物可能是炎症性痤疮继发感染,硬物为脓液与坏死组织混合物。常伴随红肿热痛,可能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需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配合红蓝光治疗控制炎症。
毛囊角化异常导致角质过度堆积,形成坚硬黑色角栓。常见于油性皮肤或毛周角化症患者,皮肤粗糙伴毛孔粗大。可定期使用含尿素软膏软化角质,或遵医嘱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化。
化妆品残留、粉尘等异物进入毛孔后与皮脂混合固化,形成黑色硬块。多发生在未彻底清洁的化妆区域。需停用致痘产品,使用温和卸妆油溶解残留,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湿敷消炎。
反复挤压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黑色痂皮。常见于慢性痤疮患者,可能遗留痘印。需避免刺激患处,使用含氨甲环酸精华或氢醌乳膏改善色沉,配合防晒预防加重。
保持每日两次温和洁面,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使用非致痘性护肤品。若硬物反复出现伴随明显红肿、疼痛或扩散,提示可能存在深部感染,须及时就诊进行专业清创或抗生素干预。切勿自行针清或挤压,以免加重炎症或遗留瘢痕。
婴儿喉喘鸣通常在出生后6-12个月内逐渐好转,多数情况下会随着喉软骨发育成熟而自行缓解。喉喘鸣多由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引起,表现为吸气时喉咙发出高频鸣音,一般不影响进食和生长发育。
喉喘鸣症状较轻的婴儿可能在3-6个月时症状明显减轻,喂养时注意保持半卧位、避免呛奶可减少发作。这类婴儿通常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哭闹时喘鸣音可能加重但安静时减轻。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因素。
少数喉喘鸣持续超过18个月的婴儿可能存在严重喉部结构异常,如喉蹼、声门下狭窄等,伴随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或反复呼吸道感染。这类情况需通过喉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若婴儿出现口唇发绀、呼吸费力等缺氧表现,应立即就医。
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体重增长曲线,记录喘鸣发作频率和诱因。哺乳时可采用少量多次方式,避免过度仰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可使用加湿器。若伴随胃食管反流,喂奶后需竖抱拍嗝20-30分钟。建议每1-2个月进行儿科随访,由医生评估喉部发育情况。
胰腺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治疗需结合病因控制、血糖管理和胰腺功能恢复,主要措施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短期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胰酶替代及并发症预防。
低脂高蛋白饮食可减轻胰腺负担,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30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碳水化合物需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分5-6餐少量进食。急性期需禁食时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恢复期逐步过渡至经口饮食。
对于空腹血糖持续超过10mmol/L的患者,可短期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治疗期间需监测指尖血糖4-6次/日,根据血糖波动调整剂量,目标是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10mmol/L范围内。
血糖稳定后可改用二甲双胍肠溶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合并严重胰岛素抵抗者可联用吡格列酮片。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水肿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或更换为格列喹酮片等肾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胰酶缺乏需长期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建议选择每粒含脂肪酶10000单位以上的制剂,餐中服用效果更佳。治疗期间需监测粪便性状和体重变化,脂肪泻改善不明显时可逐步增加剂量至最大耐受量。
每3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腺CT,早期发现糖尿病或胰腺假性囊肿。戒烟限酒可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需使用非诺贝特胶囊将血脂控制在5.6mmol/L以下。
胰腺炎后胰岛素抵抗患者需终身随访,建议每半年进行OGTT试验和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日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运动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有氧活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为宜。出现持续腹痛或血糖失控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