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科 > 骨科学 > 骨折
首页上一页6789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牙神经被自己扯出来了需要立即就医,可能涉及牙髓暴露或牙外伤,需由口腔科医生评估后采取根管治疗、牙髓处理或牙齿修复等措施。
牙神经即牙髓组织,意外扯出会导致牙齿失去营养供给和感觉功能,同时可能引发感染。牙齿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对冷热刺激敏感、牙龈肿胀或出血。此时不可自行处理暴露的牙髓,避免用舌头触碰或试图塞回神经,防止细菌侵入牙髓腔。就医前可暂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避免进食过冷或过硬食物。
口腔科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不同处理方案。若牙髓完整且感染轻微,可能采用直接盖髓术保存活髓;若牙髓已坏死或严重感染,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钙糊剂、碘仿糊剂等根管充填材料。对于严重牙体缺损的情况,可能还需进行桩核冠修复或拔牙后种植修复。治疗期间需避免用患侧咀嚼,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
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避免用牙签等尖锐物品刺激牙龈。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或牙隐裂等问题,防止牙髓意外暴露。若出现牙齿持续性疼痛、松动或牙龈脓包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水痘不一定会长满全身,儿童水痘的皮疹数量和分布因人而异。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表现为皮肤分批出现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多数患儿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集中在躯干和头面部,四肢较少;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全身散在皮疹,但极少覆盖全部皮肤。
儿童水痘皮疹通常先发于躯干和头皮,随后向面部和四肢扩散,但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出现全身性皮疹。皮疹数量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可能出现数十至百余个皮疹,部分患儿仅散发少量皮疹。皮疹发展过程为红斑→丘疹→透明疱疹→浑浊疱疹→结痂,各阶段皮疹可同时存在。疱疹可能伴有瘙痒,需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极少数免疫功能低下或特殊体质的儿童可能出现重症水痘,表现为高热不退、皮疹密集融合或累及黏膜等。此类情况可能伴随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新生儿、未接种疫苗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孩子更易出现严重症状。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嗜睡、持续高热或皮疹渗脓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并发症。
水痘患儿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继发感染时需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发热期间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家长在儿童1岁后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患病期间避免接触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处理。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质、炎性细胞等成分形成的斑块,尚未发生钙化。这类斑块通常质地较软,稳定性较差,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主要由脂质核心和纤维帽构成,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细胞碎片,外覆的纤维帽厚度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斑块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浸润、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斑块进展。当纤维帽变薄或破裂时,斑块内容物暴露于血流中,可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急性闭塞。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影,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为无钙化成分的充盈缺损,血管内超声可见低回声区域。与钙化斑块相比,非钙化斑块更易发生形态学改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部分非钙化斑块可能通过降脂治疗、抗炎干预等实现斑块逆转或稳定。
发现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后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避免吸烟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冠状动脉影像学评估斑块变化,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牙撞掉了可通过紧急处理、临时固定、牙科修复、种植牙、义齿修复等方式治疗。牙撞掉通常由外伤撞击、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暴力冲突、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牙齿完全脱落时需立即找到脱落的牙齿,手持牙冠部位用生理盐水或牛奶冲洗干净,避免触碰牙根。将牙齿放回牙槽窝或含在舌下保持湿润,30分钟内就医可提高再植成功率。若无法复位,可将牙齿浸泡在生理盐水或冷鲜奶中携带就诊。
牙齿部分断裂或松动时,可用无菌纱布咬合止血,避免舌头触碰患牙。使用牙科蜡或软质食品级硅胶临时覆盖断面,防止锐利边缘划伤口腔黏膜。儿童乳牙脱落无须再植,但需检查是否残留牙根碎片。
牙冠折断未露髓时可采用复合树脂填充修复,露髓需先进行根管治疗。对于垂直断裂至根部的牙齿,可能需要拔除后修复。修复体可选择全瓷冠、烤瓷冠或金属冠,前牙区建议选择透光性好的全瓷材料。
无法保留的缺失牙可在骨愈合3个月后行种植修复。种植体需与颌骨紧密结合,上部安装基台和人工牙冠。患有糖尿病或骨质疏松者需评估骨密度,吸烟可能影响种植体成活率。
多颗牙缺失可考虑活动义齿或固定桥修复。活动义齿依靠金属卡环固位,需每日清洁。固定桥需磨削邻牙作为支撑,适用于缺牙间隙较小的病例。即刻义齿可在拔牙后临时恢复咀嚼功能。
牙齿外伤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和使用患侧咀嚼,进食温凉软食。定期口腔检查可及时发现继发问题,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和对颌牙伸长。建议佩戴运动护齿器具预防外伤,补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健康。出现牙龈肿胀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
脊椎峡部裂是指脊椎椎弓峡部出现断裂或缺陷的病理状态,属于脊柱结构异常的一种表现。峡部裂可能由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长期应力积累等因素引起,常见于腰椎部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椎体滑脱。
部分脊椎峡部裂与胚胎期椎弓发育不全有关,表现为峡部骨化中心未完全融合。这类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期出现腰部隐痛,活动后加重。建议避免剧烈运动,通过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必要时使用腰围支具保护。
急性暴力外伤可能导致峡部骨折,常见于高处坠落或车祸等场景。患者往往有明确外伤史,伴随突发腰部剧痛和活动受限。需立即制动并就医,通过CT或MRI明确损伤程度,轻度骨折可采用硬质腰托固定3-6个月。
长期反复弯腰、旋转动作易导致峡部疲劳性骨折,多见于体操运动员、举重者等。早期表现为运动后腰部酸痛,休息缓解。应暂停专项训练,配合物理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植骨融合。
中老年患者可能因骨质疏松、关节突关节退变导致峡部应力增加而断裂。常与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共存,出现间歇性跛行或下肢放射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少数病例与骨肿瘤、感染等病理过程相关,表现为夜间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通过活检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治疗。合并神经压迫时可能需要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
脊椎峡部裂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及过度前屈动作,睡眠选择硬板床,日常可进行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急性期疼痛可局部热敷。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诊,防止不可逆神经损伤。定期复查X线监测病情进展,必要时考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