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失眠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减少、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焦虑抑郁等因素有关。
建立固定睡眠时间表,避免白天补觉超过30分钟。白天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傍晚减少强光刺激。
保持卧室温度18-22℃,使用遮光窗帘。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对失眠的焦虑情绪。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放松身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指导。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可用于调节睡眠节律,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短期使用,非苯二氮䓬类如唑吡坦适用于入睡困难型失眠。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晚餐避免油腻食物,睡前可饮用温牛奶。适度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活动。长期失眠需排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