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排除肺结核需结合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核菌素试验及接触史调查等多种方式综合判断。
1、症状筛查:
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午后低热(37.3-38℃)、夜间盗汗、体重下降。若仅存在单一轻微症状如短暂干咳,可能为普通呼吸道感染。但需注意约20%的肺结核患者早期无症状,尤其免疫低下人群。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是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的浸润影、空洞等典型表现。对于X线结果可疑者需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其分辨率更高,能识别微小病灶和纵隔淋巴结钙化。
3、痰液检测:
连续3天晨起深咳痰液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查,阳性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痰培养是金标准,但需2-8周时间。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可在2小时内同时检测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
4、免疫学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48-72小时后观察硬结直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如T-SPOT.TB)通过血液检测特异性免疫反应,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特异性更高。
5、流行病学史:
重点排查2周内是否接触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或既往有结核病史。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糖尿病患者及HIV感染者,此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定期筛查。
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增强肺部功能;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和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居室定期通风消毒,咳嗽时用肘部遮挡。若出现持续咳嗽伴痰中带血、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应立即至呼吸科就诊完善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结核病防治机构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密切接触者可通过疾控中心进行预防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