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 针灸科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秀杉
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但存在皮肤损伤、阴虚内热、妊娠期等禁忌。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治疗。

1、温经散寒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可改善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关节冷痛等症状。艾叶性温,燃烧产生的热力能渗透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腰腿疼痛。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

2、行气通络

艾灸能疏通经络阻滞,缓解气滞血瘀型胃脘胀痛、胸闷等症状。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穴的艾灸可调节胃肠功能,但对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施灸过程中可能出现循经传导的温热感,属于正常得气反应。

3、扶阳固脱

对于阳气虚脱的慢性腹泻、遗尿等症状,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可升提阳气。但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潮热盗汗时严禁使用,可能加重阴液耗伤。施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风寒直吹灸疗部位。

4、禁忌:皮肤损伤

瘢痕体质、湿疹急性期等皮肤病变部位禁止艾灸,高温刺激可能导致创面扩大或感染。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减退时,更需警惕无痛性烫伤风险。施灸前应全面评估皮肤状态,出现水疱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5、禁忌:特殊生理期

妊娠期妇女腰骶部、三阴交等穴位艾灸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流产风险。月经量过多者经期施灸可能加重出血,建议经后3天再进行。儿童囟门未闭合前,头部穴位应禁止艾灸。

进行艾灸前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施灸后饮温水有助于代谢艾草挥发油成分。艾灸场所需保持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治疗后8小时内不宜洗澡以防寒邪入侵。若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长期艾灸者建议每月间隔5-7天让身体恢复平衡。初次艾灸应从短时间、小剂量开始,逐步适应温热刺激强度。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腰间盘突出伴有水肿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水肿可能由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伤、长期劳损、炎症反应、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

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流失导致弹性下降,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局部炎症和水肿。患者常伴有腰部钝痛、下肢放射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症状,配合牵引治疗减轻压迫。

2、外伤

急性扭伤或撞击可能导致纤维环撕裂,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根周围组织产生水肿。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腰痛伴活动受限。需绝对卧床2-3周,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必要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

3、长期劳损

久坐、弯腰负重等重复动作使椎间盘持续受压,逐渐突出并引发无菌性炎症水肿。常见持续性腰酸伴间歇性下肢麻木。建议使用腰椎支具保护,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超短波理疗改善血液循环。

4、炎症反应

突出髓核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根鞘膜,引发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水肿。多表现为夜间加重的根性疼痛。可选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脱水消肿,联合依帕司他片营养神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

5、遗传因素

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等遗传缺陷可能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强度不足,轻微外力即可诱发突出伴水肿。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家族中常有类似病史。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急性期使用美洛昔康片控制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水肿患者应睡硬板床,避免提重物及久坐,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或下肢肌力明显下降,需立即就医排除马尾综合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艾灸的作用-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