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胃穿孔感染手术后持续低烧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低烧通常与术后感染、炎症反应、吻合口瘘、腹腔积液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术后早期低烧可能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关,建议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额头辅助退热,同时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
2、抗生素治疗感染性低烧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可能与腹腔残余感染或吻合口炎症有关,通常伴随腹痛、引流液浑浊。可选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药物。
3、伤口护理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每日用碘伏消毒换药。若存在皮下积液或脂肪液化,需及时引流清除感染灶。
4、营养支持术后营养不良会延缓恢复,选择高蛋白流食如肠内营养粉、鱼肉粥等,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贫血患者可配合琥珀酸亚铁改善。
术后两周内体温波动属常见现象,但持续超过38℃或伴随寒战需立即复查血常规和腹部CT,警惕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性生活后出血伴随腹痛可能由阴道黏膜损伤、盆腔充血、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1、阴道黏膜损伤性行为摩擦可能导致阴道壁轻微撕裂,表现为少量鲜红色出血和短暂刺痛。建议暂停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可温水坐浴缓解不适。
2、盆腔充血性兴奋引起的盆腔血管扩张可能引发下腹坠痛,通常2-3小时自行缓解。热敷下腹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
3、宫颈病变宫颈炎或宫颈息肉接触性出血常为暗红色,可能伴有黄色分泌物。需妇科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或行息肉摘除术。
4、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受刺激可能导致深部性交痛和褐色出血,常伴随经期加重。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药物包括地诺孕素、戈舍瑞林,重症需病灶切除术。
反复出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避免经期同房,日常注意性行为卫生和润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