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胃管状腺瘤多数情况属于癌前病变,尚未发展为癌症。胃管状腺瘤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良性肿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可能。
1、良性肿瘤:胃管状腺瘤早期多为良性增生性病变,细胞异型性轻微,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
2、低级别瘤变:腺体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增大但排列规则,需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建议每6个月随访一次。
3、高级别瘤变:细胞异型性明显,腺体结构紊乱,具有较高癌变风险,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密切监测。
4、局部癌变:少数病例可见局部癌变灶,需根据浸润深度选择内镜治疗或根治性手术,术后需结合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追加治疗。
发现胃管状腺瘤后应避免腌制食品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饮食,术后遵医嘱进行胃镜复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安罗替尼、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等,具体方案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分期制定。
1、安罗替尼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化疗的进展期患者,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2、阿特珠单抗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一线治疗,需警惕免疫相关肺炎和结肠炎等副作用。
3、度伐利尤单抗PD-L1抑制剂,用于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局限期患者维持治疗,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免疫反应。
4、依托泊苷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传统化疗药物联合铂类使用,可能造成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靶向治疗需配合放疗或化疗,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CT并监测肿瘤标志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